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顺梅

  摘要: 外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情况。本文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
  
  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个性、智力等,外语学习的动机是学习者对待语言学习的整体目标和方向定位,包括学习者的目的、兴趣等,在外语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许多研究者对学习动机作了广泛的研究。如:布朗(Brown)的整体动机和情景动机说(global motivation and situational motivation)、Ellis的任务动机说(task motivation);Harmer则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最全面深入的研究为Lambert和Gardner,他们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而产生的动机;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为某一特殊的,如通过考试获得某一职位等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我国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大多循着加德纳经典及扩展模式的路子,探索动机对学习成效的促进作用,以及动机与其他影响成绩的学习者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吴一安、刘润清、Jeffery等人对影响学生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华惠芳关于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文秋芳关于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的研究等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都为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强的理论及实证依据。
  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笔者对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普遍动机及产生动机的原因,分析动机与学习成效的相关情况,以及在教学中激发引导并维持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和态度,有的放矢地进行外语教学。
  
  二、研究方法
  
  1.问题设置
  该研究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总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如何?
  2.调查对象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180名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了本次调查。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来自会计学、经济学等专业。
  3.调查工具
  (1)学习动机问卷
  问卷题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简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和班级。第二部分以五级选项形式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五级刻度表上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来选择与自己情况最接近的选项。问卷题目的设计主要参考了高一虹的学习动机分类方法,同时结合了笔者对学生的访谈记录。
  (2)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上述问卷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前的两周完成。要求被试者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问卷。委托各班英语老师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以团体的方式填问卷,并要求填写姓名和学号。此外,在英语四级考试公布成绩后,收集各学生在2007年12月进行的英语四级考试成绩。
  (3)数据的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涉及到7个变量,其中每个变量都是由3―4个题目组成。为了进一步确认问卷信度,笔者计算了部分变量的信度系数,问卷内在信度达到统计要求。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一般状况
  表1是7个学习动机的描述性统计,反映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见表1)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个人发展动机最强,均值达到了3.81。成绩动机、信息媒介动机次之,均值分别达到了3.55和3.31。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外语的工具动机比较明显。他们普遍认识到外语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学好外语看作是获得专业知识和其他信息的一个必要途径。这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涉外活动的增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日益增多,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强度受英语学习所发生的社会环境的极大影响。学生把外语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联系在一起。从目前大学外语发展水平和课堂内外的外语学习使用环境看,这种动机非常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这一结果与Oxford和Shearin(1994:19)的观点一致,“学生不能认识所做事情的意义,动机一定不会高”。但是,这种外语学习动机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应试和求职毕竟是近景动机,达到目的后,这种动机就会饱和。所以,外语教师对持有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既要对他们的目标给予支持鼓励,又要作适当的引导,提高他们对外语本身的兴趣。
  学习情境动机得分相对偏低,均值只达到了2.94。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需太多依赖于学习情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中国语境下的英语学习情景层面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没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内在兴趣动机和出国动机最弱,均值分别只达到了2.87和2.21。说明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有融合动机。这与戚雨村先生的结论:“从外语学习的动机来看,在中国除了很小一部分学习者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或兴趣而具有融合动机外,恐怕绝大多数学习者都持工具型动机。”相吻合。由于英语教学条件、学时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内外听、说的机会还是很少。另外,由于学时限制,教师在课内介绍书本以外的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机会也不多。根据此调查结果,教师要把握机会,在课堂内外增加口语和听力训练及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介绍,以增加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此外,大多数学生出国动机不强,其得分均值最低(2.21)。学生们想通过学好英语找到一个好工作,而不是出国。这一结果与Dornyei(2003:6)的观点一致,在中国大陆,学生没有很多与英语为母语的人直接交流的机会,融合性动机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2.英语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
  为了探究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笔者计算了各项动机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相关系数,列于表2。
  
  表2结果表明,除社会责任动机外,其他各项英语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呈正态相关。显示出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即动机越强,学习成绩也就越好。总体上,各项不同的英语学习动机都能促进学生的英语成绩,只不过产生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强弱不一。在所有的动机中,成绩、个人发展、信息媒介等动机对英语成绩产生的影响最显著,这进一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动机比较明显,而他们确实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内在兴趣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较大,这说明了真正对目的语社会文化感兴趣,对英语学习具有极大的推动性。学习情境动机与学习成绩有较大的相关性,这说明气氛活跃、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出国、社会责任等动机则与英语学习成绩相关性不大。

  
  四、结语
  
  1.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外语学习有着较明显的学习动机。
  (2)工具性动机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占据了主要地位。
  (3)与工具性动机相比,融合性动机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激发。
  (4)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密切相关又相互作用。
  由于这次实验规模小,时间短,再加上学生的自身主观因素,所以难免出现一些误差,但这次实验大体上说明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英语教学也将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2.从本次调查,我们得到以下一些启发:
  (1)外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持续发展,外语的重要性是与日俱增。社会需求造就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而作为外语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丰富多彩的可理解的口语输入和增加学生外语输出的机会,如观看原版影视精品、戏剧表演等。
  (2)培养学生的融合型动机
  正如外部环境可以刺激工具型动机的形成,融合动机也是可以培养的。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融合型动机,可从教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历史知识等入手。让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激发,从而由对文化和人的兴趣扩展到对语言本身的兴趣。
  (3)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的有机结合
  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因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动机教育,以帮助他们认识动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动机、态度与学习成效的良好循环。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及时鼓励,以使他们获得感情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4)重视个体差异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十分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很有启发的。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又一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Dornyei.Z.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1998,(31)3:117-135.
  [2]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3]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Gardner RC.&Lamb 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72.
  [5]Oxford.R.L.&J Sheari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1:12-28.
  [6]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外国语,1989,(5):1-2.
  [7]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44-47.
  [9]高一虹,赵媛.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29-38.
  [10]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11]石永珍.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