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礼林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势必对各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原则,对高职高等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办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相当规模,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对各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了高要求,尤其对作为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高等数学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近几年的高等数学期末成绩分布来看,一般不呈“正态分布”,而呈“多峰分布”,这就说明学生的数学水平是有层次差异的。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培养人才的理念应是不拘一格的,高职院校不是筛选人才的“过滤器”,而是塑造人才的“加速器”。因此,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不能成为筛选学生的工具,更不能出现大面积不及格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挫伤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是客观的,那么高等数学结合专业需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是必要的。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是打破以往以系、专业、班级为集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将相同或相近知识基础的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实施差异教学。其理论依据是“承认差异”和“有教无类”。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愿望等都是有差别的,分层教学就是要承认这些差别,实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最先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其大致意思是:无论什么人,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受教育。在高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确实非常薄弱,若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上会遇到很大困难,然而依据“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却又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受教育对象之外,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实施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实施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人才所需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是: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的,根据已分好的层次制定相应教学形式,同时结合受教学生的专业制定各层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办法等。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各层次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注重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层教学中,“材”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每一层次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应相同或相近,这样实施因材施教才具有可行性。
营造和谐课堂的原则:高等数学课通常采用大班教学,一个大班的学生数一般在一百左右,在没有分层的情况下,学生间各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不排除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进而产生厌学、逃学现象,任课教师要想组织好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在分层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会更顺利,教师会照顾到全体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发牢骚,进而营造轻松、活泼的和谐课堂氛围。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分层。高等数学通常在新生入学时就开设了,所以对学生分层最简单的依据就是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当然若有条件也可以进行一次摸底考查,这样二者结合,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其中应考虑到文、理科差别,以及专业差别。所分层次最好不要以“差生班、普通班、提高班”这样取名,以免学生间进行比较,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所以不妨用字母A、B、C来命名。将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愿望强烈的学生分在A层,将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分在C层,其余的归在B层。通常情况,A、C两层的学生会少些,但各院校、各学年会有所不同。分层编班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意愿,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分层教学的目的,各层之间的异同点和最终目标,以及分层是动态的,不是一锤定音的,个别学生可根据今后的学习情况再次选择,也就是所谓的“转层”。
其次是教学分层。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C层学生基础知识欠佳,学习不够认真,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其实际情况,内容的选择不一定要完整与严密,可适当放宽尺度。该层次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后续课程所需的基本数学概念、基本运算以及高等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实践表明这一层次的学生要得到更多的关心,教师要经常鼓励,教学要得法。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主动性较强,任课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相对容易,但在知识的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得当,偏难偏深都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适度、够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近代数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地渗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简单介绍Mathematica 等数学软件。B层次的学生通常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主要对象,学生人数多,基础知识相对一般,同时游离于A、C层次之间。这一层次的教学应符合“大众教育”的特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遵从“必需、够用”的原则。课堂教学采用板书与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为理想,教学侧重点上偏向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强调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适度淡化定理的严格证明和运算技巧,最终让学生掌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
再次是考核方式分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分层必然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分层,考核方式应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形式。对于A层次学生的考核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平时作业为辅,平时作业中适当布置些带有研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议有能力的学生撰写数学相关问题的小论文。B层次的考核形式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加权平均综合成绩,但期末成绩所占比重一般不低于70%。相对来说这一层次的考核方式比较传统,原因在于学生人数多,有些考核办法比如上机实验就不大切合实际,因此,在期末考试上要多做文章,考试题型要多样,内容要实用。C层次的考核方式就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因为对于这一层次我们的要求是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知识。因此,这一层次的考核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考勤、平时表现、平时作业、口头答题、期末笔试等。平时作业中还可以布置“谈学习高等数学体会”这样主观性的问题,期末考试形式也比较多样,闭卷、开卷都可以,内容要求掌握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会进行简单计算即可。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实施分层教学第一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顺利组织课堂教学,对基础较好与较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受教,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逐步增强;第四,“有所学,有所得”,不论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其数学水平都得到较大提高,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格率明显提高,增强了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第五,带动了教学科研的开展,促进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
五、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些问题。分层的结果是教学班级的重新组合,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系别,要安排这些学生在一起上课势必增加教务工作的难度,因此分层教学在实施中要与教务部门充分沟通,统筹安排好上课时间和地点。分层产生的三个层次,是以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坏进行划分的,这样在安排任课教师上就会有矛盾,有些教师会不愿意或不大适合上C层次的班级,这就要求教研室一方面做好任课教师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考查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对教师的授课任务进行妥善安排。此外,分层教学还会带来学生成绩评定的问题,由于各层的考核方式和期末试题的难易程度都是有区别的,A层次的期末试题相对较难,因此对于该层次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可以考虑乘以1.1的系数后再进行综合评定。当然,是否有更合理、更科学的评定办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结语
分层教学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一大进步,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的。高职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能为学生获得成功教育创造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分层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深刻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观念和态度,使学生体验了学有所成的乐趣。分层教学符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分层教学理论和方法,将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亚仙.应用高等数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3]邓燕.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7.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