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专业教学阵地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维慧
摘要: 大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决定了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时间、全方位的培养和引导。大学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这块阵地,提高专业任课教师的思想素质,改善其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标。
关键词: 专业教学 大学生 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开放的社会导致人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全球各类文化的激荡,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导致社会的异质性增强,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及多元化的文化思潮。2008年五四青年节,《南方都市报》有一篇社论题为《今天的青年需要属于自己的集体信念》,文中提到:“老一辈人信仰的集体主义、斗争哲学、革命美学;更早时候凝聚人群振奋人心的民族危机、民主信仰;再更早时候的忠君爱国、三纲五常――不论优劣好坏,这些曾经整合社会的时代精神没有一样能够完好地活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他们普遍找不到可以信任、有归属感的群体。”集体信仰的缺失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各项因素都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具有一种独特的群体品质,他们富有个性,追求独立自主,但是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知识面广,崇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也不轻信权威,不愿意遵循传统;他们爱张扬,爱表现,但是也往往流于肤浅。《南方都市报》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在集体信念的缺失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一、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素质修养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国传统社会以“立德、立言、立行”和“内圣外王”来要求人、衡量人。在现代社会,随着价值信仰的缺失,外在的功业成为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这种价值思考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到了大学教育中,鉴定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效往往依靠的是一连串数据,如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就业率、考研率等等。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这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但是道德上的指标通常难以用数字来量化,因此也时常被忽视。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往往踌躇满志。历经工作的磨砺,他们才会发现,成绩只是就业时的“敲门砖”,个人的素质包括自控能力、合作能力、洞察力以及品性上的宽容、大度、自信、正直等等这些都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素质修养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没有坚强、完善的自我品格,他们往往容易在社会竞争中败下阵来,也更容易品尝到孤独与失落。
2.大学生的素质修养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与否,往往能够决定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走向。梁启超在1900年的《少年中国说》中曾这样呼吁:“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这番话放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不失为至理明言。
二、专业教学阵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并不是在短期内靠单个人或单项工作就可以实现目标的。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加强,需要长时间、全方位的积极引导。专业教学应该是而且必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这个阵地的重要性因各类原因极易受到忽视。
首先,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扩招,许多大学纷纷兴建新校区,大部分专业教师每天按时乘坐校车往返于新旧校区之间,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大量减少。并且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专业教师通常需要同时指导大量的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细致深入地了解就变得难以实现,师生感情也难以建立,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就难以保障。其次,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的减少也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格外宝贵。许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与学生探讨专业以外的内容是浪费学生时间。再次,随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尊师重道”的思想已经越来越淡漠。再加上在这个价值多元、物欲横流的社会,部分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也日益薄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传统的、至情至深的师生关系在逐渐消解。最后,大学辅导员岗位的设置以及工作要求也导致素质教育的重担大部分落在了辅导员的肩膀上。他们承担着大量的工作,督促学生学习,关爱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组织各类活动,因此,辅导员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中最亲密的教师,也最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
正如上文所说,素质教育不是通过单个人或单方面的影响就可以完成的,专业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做到将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放在首位,在授课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上四类原因很容易导致专业教学阵地的失守,这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专业教学在教导学生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动性和重要性,也必须积极探讨如何利用专业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三、教师利用专业教学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方法与原则
1.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按照传播学的研究,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信誉及专业权威性对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动发起者,他们学养的深厚、人品的优秀,都极大地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兼顾教育环境的影响
这是一个媒介多元的时代,学生可以从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途径获取丰富的知识。可以说,现代的大学生都缩短了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不断地接触新的环境和新的信息的过程。在电子媒介没有产生之前,这个过程是随着个体亲历的生活历程而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例如儿童要步入成人世界,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接触成人世界的信息。成年人对于儿童通常有一种保护意识,即通常会将美好的事物呈现给孩子看,而屏蔽掉一些诸如暴力、疾病、欺骗等事情。而在一个媒介多元化的社会,这些成年人以往试图隐藏或者控制的信息都在孩子面前暴露无遗。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如此,他们身处象牙塔,可是他们的信息环境不是封闭的,他们可以通过媒介全面地了解外部世界,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开始多样化,也能够在“黑白”两色中看到更多中间地带的色彩,从而知道没有一个人,没有一类职业包括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任何试图控制信息并且有意地塑造“高、大、全”等典型形象来教育学生的行为都是不容易被接受甚至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教育环境时刻在改变的这个事实引起重视,并因此深入了解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文化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可以指导人类的实践,也可以塑造人类的心智。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单就理论而讲理论则容易脱离实际,也不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各类知识点,而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大好时机。深圳大学的吴予敏教授在2007年中国第二届广告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曾经就广告人才的培养提出过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广告人才的培养始终应考虑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如何将媒体、社会、文化的知识整合给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对跨文化沟通的敏感性和能力等等,合格的广告学毕业生应该是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具备独特的专业技能。吴予敏教授的这一番思考在本科教学中是具有普适性的,这是所有院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4.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来进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在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只要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必定能够受到他们的欢迎。近两年,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在网络上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烈支持和追捧。他就中国的教育问题,学生的素养问题展开了许多场次的讲座,有媒体事后这样评论:“居然有29次鼓掌,实在是太惊人了。长达3个小时的演说,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甚至没有一个人上卫生间。台下寂静无声,除了发自心底深处的鼓掌和开心的笑声……”现代的大学生追求个性、追求独立,反对专制、反对说教,但是他们并不反对真知灼见。
但是,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应该注意规避长篇大论,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更容易使思想教育沦为思想说教。同时教师也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育,注重结合实例促使学生思考,但也要注意点到为止,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进行发挥。
总之,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加深自身的素质修养,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专业教师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只要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够以“育人”为己任,充分利用专业课堂教育的阵地,做一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贯彻实行者,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必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文利,闵为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