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与高中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华高
摘 要:本文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阐述了人文素养渗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的具体内容及方式,特别是审美教育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人文素养 审美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
20世纪中叶前后,美国曾进行过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争辩,明确了科技理论带给人类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而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者赵鑫珊认为:“音乐、绘画、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1]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现在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何谓人文素养,这是一历久弥新的话题。从西方的文艺复兴,到我国的五四运动,都是高举着人文主义的大旗。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
人文素养可以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因而也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好时机。长久以来,这一重担主要落在语文学科上,而同样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的高中英语,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则似乎一直推卸了这项应当承担的责任。而随着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实施,这一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大缺陷已开始得到纠正。
新《标准》强调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指出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外语,一方面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英语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的英语课程都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如果说上个世纪末,基础教育英语课改突出了语言的工具性――语言的交际使用,那么新世纪课改则凸显了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容易侵蚀年轻学生的心灵,有碍他们健康成长。英语教学应是一个特别的平台,在掌握一门外语的同时,千方百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教学的人文素养主要渗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而集中体现在审美教育上。
首先,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当今英语教材趋向生活化、综合化、趣味化,一改过去枯燥、乏味的单词和句型,而增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知识,高度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教师应能充分发挥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人文素养教学资源的作用。课文内容包罗万象,其中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地理知识、社会热点等等问题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课文中有不怕牺牲、勇敢追求真理的哥白尼和伽利略,有为解救病人而勇于探索、周密观察、认真分析霍乱病因的约翰・斯诺和发现并研制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通过“Suffering to be Beautiful”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Two Geniuses”借伟人爱因斯坦,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The Weird World of Plants”和“Get the Facts on Wolves”两篇中动植物话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的环保理念;“Helping People”可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为人付出后快乐和爱心的可贵。诸如此类,点点滴滴,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教学方式的人文性。教师应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全面体现人文素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师生关系的人文性。新《标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沟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教师角色应该由“演员型”向“导演型”的转变,由“警察型”向“民主型”转变。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多给学生表现的空间,做学生的观众、点拨者和引导者,和学生一起合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缩短师生心灵的距离。
第二,课堂的人文性。高中英语课堂应该充分体现活动化、交际化、合作化。教学的本义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围绕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采用听、说、读、写、演、唱、画、游、赛等饶有趣味的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比如,在教课文“Care for Hair”时,可针对学校部分男生爱留长发这种现象,设计一份英语民意调查表,要求学生在全校进行调查,并在课上陈述调查结果。这样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自然地用所学的英语去做事,而且调查后的结果也让爱留长发的男生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活动化的特点,例如,每个单元都设计了游戏,或者小诗,或者小制作,或者是和本单元学习内容有关的歌曲等等。
高中英语教学中可渗透的人文素养的内涵,当然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审美教育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贯穿高中英语教学始终。高中阶段也是学生审美观初步定型的关键时期,英语教师应能自觉地在教学活动的诸多环节中挖掘、展现英语特有的美,使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吸取西方文化中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健康的审美观,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高中英语教师应努力把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上,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英文独特的魅力,从心底喜欢英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用准确、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生动形象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表达出英语的美,让学生耳濡目染英语的美。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诵读,感受英语音韵和谐的节奏美,同时英语流畅、圆润、简省、快捷的书法,堪称绝妙的线的艺术,也能给学生美的滋养。英语教师的全英式教学,是营造和谐自然的英语教学气氛、让学生领略英语魅力的重要方式。英语教师一走进课堂,他的一言一行应都是英语语言信息,他的一问一答都在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英语思维和实践,他每时每刻都在“逼诱”学生用英语与他沟通,营造别有风味的英语小世界。
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将英语的语音美、结构美、背景文化美等一一展现出来。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可以把音乐、图片、动画、电影片断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英语的美。比如在上高二Unit 3 Art and architecture一课时,可用大量图片展示建筑之美,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高中学生普遍喜爱动画和flash,将某些教材内容设计为动画和flash来呈现,不但能直观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对学习者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并有可能激发他们用这种手段来表现类似主题的愿望,即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愿望。电影所表现的美更是毋庸置疑,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上适当使用英语电影来辅助教学会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影片用纯正地道的英语向学生真实再现着英语实际运用的状况,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体会语言,边模仿边学习,边对比边体验,在愉悦的情景与惬意的环境中悄然习得了语言所运用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是美的精神大餐。
总之,培育人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是高中英语新《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赋予高中英语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深化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点。新《标准》给高中英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不仅需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必须拥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否则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只能是空中楼阁。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在教学中真正承担起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担,开启高中英语教学的新天地、新境界。
参考文献:
[1]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三联书店,1985年版.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版.
[4]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