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克服英语听力理解中的文化障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春燕

  摘 要: 在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听力的作用占据首要地位,特别是目前四、六级的听力比重加大,和阅读占同样分值,可是听力理解又一直是大学生的弱项,要克服听力障碍,提高听力水平,必须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扫清听力中的障碍,以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因素
  
  根据美国保尔・兰德教授统计,人们在社会实际语言文字使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①。语言学家盖瑞(Gary,1975)曾提出听力在语言学习中处于领先地位,因为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三个方面的优势,即认知优势、有用性优势和情感优势。但是听力理解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听力信息转瞬即逝的独特性决定了听力是一种最困难的技能,已成为许多学习者掌握英语的一大障碍。由此可见,听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种技能。
  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做到既能听清又能听懂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听力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听力理解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对意义的构建,是一个积极的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的过程,听话者往往根据说话者发出的语言信息,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然后进行预测,假设和推断,从而达到理解。由于听力材料通常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真实性材料,或是经过加工的材料,因此即使听者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知识,也常常感到听得懂单词却听不懂内容,以致出现理解障碍,这种理解障碍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B.W.Bobinett在“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一书中写到:“语言是社会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的这一关系构成了第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实,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无论是听、说、读、写英语,我们无不受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
  那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文化障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增强对词语的文化敏感性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曾指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语言中不少词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实体。例如:a baker’s dozen(十三)。在这里,为什么面包师的“打数”要译成十三呢?因为过去糕点师以及其他商店售货时都以十三为一打,以免被控制缺斤少两,而在西方国家十三是个不祥的数字,人们忌讳用它,所以产生了这一说法。”
  根据听力材料的特点,我们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1) 口语词汇
  听力不仅需要较大的普通词汇量,更需要留心整理常用的口语词汇。例如:“gal”在口语中,常代替“girl”甚至“woman”;“guy”在口语中,常代替“boy”甚至“man”;“kidding”在此口语中与“joking”同义;“and everything”相当于中文的“等等”;“cab”在口语中常被用来替代“taxi”;“grade”在口语中代替“score”或“mark”作“学习成绩”解释;“pants”在口语中常用作各种裤子的代称;“cop”在口语中常以单数名词出现,代替“police”等等。
  2) 场景词汇
  对话或独白往往发生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例如关于天气、问路、购物、课程安排等等。这些场合或话题都有自己一套常用的词汇,如果掌握得好,将有助于学生迅速判断出大概的话题,极大地提高理解程度。例如block(街区)、crossroad(十字路口)、tip(付小费)、motel(汽车旅馆)、gas(汽油)、gear(汽车排档)、scholarship(奖学金)、dentist(牙医)、prescription(药方)、check(支票)、declare(申报纳税)、fog(浓雾)、mist(较薄的雾)等。
  3) 成语和习惯用法
  成语和习惯用法是一门语言的精华,也是听力理解中最难掌握的部分。一方面,它们都是一些简单而常用的词汇,诸如tea,cup之类;另一方面,这些词汇经过搭配后与字面意思不同,往往让人不知所云。例如:be in the air(没有确定;到处传播)、out of the blue(突然;意想不到)、hit the sack(就寝)、catch one’s eye(吸引某人的注意)等等。另外,一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例如:
  A:How did you like the restaurant?(你觉得这家餐厅如何?)
  B:Oh,the food was all right,but the slow service really got my goat .
  (食物还凑合,但是慢吞吞的服务令人烦躁。)
  “got one’s goat”的字面意思是“取走某人山羊”。古时候,在赛马的头一天夜里,有把马和山羊放在一起的习俗。这样,马可以安心休息,第二天跑出好成绩,如果在赛马前天,把对方的山羊取走,就会刺激马的神经,而对自己的马有利,这就是这个成语的来源。
  
  2. 了解英国国家的文化内容,正是英汉文化的现实差异
  
  既然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及社会制度便导致政治和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以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的不尽相同。因此,英语学习者应该最大限度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正视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克服理解障碍,试看下面两个例子。
  “Family Album,U.S.A”第7章“Man’s Best Friend”,全文围绕一条走失的狗展开对话。试想一下,如果缺乏对美国宠物观的了解,听者就无法把“dog”与“Man’s Best Friend” 联系起来,更不用说听懂其中的细节了。
  再如,《英语听力入门》第3册编入了美国黑人领袖Martin Luther King,Jr.的著名演说“ I Have a Dream”的开头部分:Five score years age,a great American,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 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captivity.文中涉及了一些美国社会的重要人物与历史事件。因此,如果听者熟悉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知识,他就会知道此处的“a great man”指的是Abraham Lincon,“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便是指林肯总统在1963年签署的《解放奴隶宣言》,就会帮助进一步理解全文。
  由此可见,有关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的了解对听力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这些知识。
  
  3. 谙知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迅速捕捉传达的信息
  
  由于文化渊源与语言结构形式的差异,势必造成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当我们用中文的思维习惯去理解英文时,必然会遇到对方语言形式的制约。例如,中国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最后才亮出底牌,还常常留有三分余地;而英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则喜欢直来直去,开门见山。因此,许多英文口语中表明态度、观点的句子多在开头部分。掌握了这一点,做题时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不断缩小思维差距,使自己在收听英语时能快速而准确地适应英语句子的结构形式。在理解上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迅速捕捉说话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认识文化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对进一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实践证明,英语听力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扫清听音中文化障碍,攻克听力上的难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注释:
  ① Bacon,SM. 19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comprehension,processing strategies,and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response in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参考文献:
  [1]Bacon,SM. 19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comprehension,processing strategies,and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response in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Rubin,J.1975. What the “good learner” can teach us. TESOL Quarterly.
  [3]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外语界,2002年,第2期.
  [4]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现代英语,1996年,第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