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范院校技能训练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日晨

  高等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在本科的四年学习时间里,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但要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去学习丰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培养人文素养,更要具有其他专业学生不需要掌握的从师任教的职业技能。所谓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是指高师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教育专业知识,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专业技能。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师范院校往往只注重大学水平教育而忽视师范特点,未能把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师范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相对薄弱,致使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普遍欠缺,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师范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学术”、“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价值取向,使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应有的观念支持;二是训练形式零散,没有构建起贯穿大学整个学习过程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三是实习内容单一,难以发挥出教育实习的整体教育功能;四是教育实习基地不稳定,除实习期间外,双方很少发生联系,加之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到位,互惠互利的共建关系难以形成。鉴于这种现状,重新构建师范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途径势的改革在必行。
  
  一、重建高师生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
  
  (一)突出师范特色,强调师范类课程中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重要性。
  这些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教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即不仅学习做教师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做教师的技能。因此,授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这三门课程中技能训练的因素,突出每一门课程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着重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胆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登上讲台。教育学课注重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将基本教学技能分解为十项,即语言、导入、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板书、演示、结束、组织技能,通过对这些技能的分解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论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主要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实习奠定基础。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
  学校应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在各教育专业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安排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按1∶10左右的师生比,为每班配备训练教师。每个教师固定带一组学生,实行“导师制”,每周为学生组织一次小组教学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以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为主。每一个学生通过备课、讲课、接受指导再备课、讲课、接受指导,反复训练,直至令教师和同学满意。每组学生在备课时可互相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讲课时可轮流当“教师”和“学生”,既可领略做教师的滋味,检验经自己努力、教师指导后的备课情况,聆听教师和同学的评议,还可以观摩、审查同组同学的授课情况,并从中得到启发。利用微格教学,可使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有更直观、更清晰的体验。
  训练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备课,检查学生教案,帮助学生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和研究学生授课情况,肯定优点、增强信心,纠正缺点、提出改进措施,并注意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结合,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和对教学效果的观察鉴别能力。训练教师之间还可以集体定期开研究会,商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定期以班为单位开展组与组之间训练效果的横向对比,以便交流经验。
  
  二、改革教育实习模式,拓宽教育实习途径
  
  (一)扩展实习内容,发挥教育实习的整体育人功能。
  为了使教育实习成为师范生树从教志向、修从教品德、练从教技能的重要途径,发挥教育实习的整体育人功能,高校应将实习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指导、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教育调查等方面,并对每一项内容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逐项评分,综合评价实习成绩,以培养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科研能力。
  (二)改革实习模式,增强教育实习的实际效果。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所采用的是中教法研究指导下的校内试讲、定点见习和按专业集中实习的封闭运行模式。随着高校扩招,实习生数量增多,这一模式的弊端日显突出。指导力量不足与实习学校很难容纳数量较多的同类专业实习生(教学实习的课时与班务实习的时间无法保证)的现实困难,使任务难以落实。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新的实习模式:
  (1)混合编队定点实习
  将各专业实习生按实习学校的实际接收能力进行搭配,混合编排组队进行实习。实习学校按专业选派相应学科的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实习生开展工作,并负责实习成绩的考评。这一模式的优势是:既保证了专业人均实习时间,又有利于各专业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能有效地培养实习生互助育人的协作精神。
  (2)委托培养的定向实习
  将实习生按招生来源编成实习小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实习或由师范生直接回家乡、回母校进行实习。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学校派专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道,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监督。
  (3)教育实习与顶岗试用相结合的模式
  按实习生将来的分配去向与用人单位签订试用协议,试用期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这种模式使教育实习与新教师的试用结合起来,使师范生能尽快进入教师角色。
  
  三、多渠道开辟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不仅包括硬件技能:教师口语、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艺术素质(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等隐性技能。高校应该明确认识到职业技能的显隐两方面,尤其要重视学生隐性技能的培养。
  同时,要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制度化、规范化,构建起“明确目标――系统指导――示范引路――实践训练――考核评价”的完整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正常进行。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分步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明确教师职业技能要通过训练而获得,要制定一个完备的训练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使之规范化、科学化。第一步,以课堂体态语为切入点;第二步,以讲授技能为重点;第三步,以教学艺术为创新点;第四步,以心理素质教育为根本点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三)开展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师生职业技能水平。
  竞赛是手段,提高才是目的。为增强全体师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意识,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切实提高其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各种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锻炼自我的机会。竞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网页设计竞赛,名诗名篇朗诵竞赛,英语朗诵竞赛,双语演讲赛,教学基本技能竞赛,优秀课件评选,三字(钢笔、毛笔、粉笔)竞赛以及教学挂图、板报设计等。通过竞赛,可以使全校上下的职业技能教育意识得到强化,使学生进一步认清职业技能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高师院校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教育,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而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则可以反过来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成为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