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新课标下科学设计数学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根翔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学这门学科时会遇到许多的定义、公式、定理、图形以及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获取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新课程理念,也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注重娱乐性。(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具有娱乐性的素材。初中学生已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展到许多方面。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数学情景的假设和数学模式的建立上要更具有娱乐性和挑战性。(2)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和交流。数学实践活动使得数学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交流将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这个抽象又陌生的公式,教师可以采取先让学生作社会调查,然后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比单纯地讲概念容易使学生接受,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在学中玩的环境。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交流,进而共同提高。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四、重视教与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1.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参与能力。
  2.通过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
  “民族的灵魂是创新”,社会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张扬”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巧设疑问,引发思索”为主线,以“大胆猜想,积极实验,细心观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为途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宗旨。
  
  五、重视优秀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在学习中所发挥的能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以下几种品质:
  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品质。
  作为中学生守则中的基本要求,许多教师可能会说,我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但是在这里,我强调的是“按时”,是指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是指作业要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度。未来的社会,被淘汰的不一定的目前学习差的人,但一定会是那些做事拖拉、不讲效率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按时完成作业开始,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认真按时完成各种学习和非学习的任务,为将来从事某一项事业培养良好的习惯。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终生学习的优秀品质。
  有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布置了一项作业,如果你不及时检查,学生就会逐渐淡忘,或者是只做了一部分。对待教师要检查的作业尚且如此,要他们自觉地学习,而且是自觉地完成学习的全过程,那更是难上加难了。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入手,让他们能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件事,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只要做得好,就表扬,就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教师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终生学习”等优秀学习品质至关重要。
  在当今新课程教育理念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必须精心科学地设计数学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