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赏”出“美”的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志龙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培养的问题,着重从美育意识的树立、教学情境的创设、观察想象的指导、实践体验的开展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审美培养
  
  前言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去理解画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1 明确教学目的,树立美育意识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境界的必由之路。《高中艺术欣赏课(美术)教学大纲(初审稿)》明确规定了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2. 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3.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
  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育意识。
  
  2 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美的境界
  
  2.1 引音入画
  美术形象和音乐形象都具有感情化、性格化的审美特点,并能互相演绎和渗透,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功能,具有再创造性,也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美术欣赏课内容,选择相适合的音乐曲目。如,讲授中国古建筑――《故宫》时,可由教师演唱歌曲《北京颂歌》,然后再引入本课主题。讲授《圆明园》时,最后一个环节切入歌曲《龙的传人》,由师生共同演唱这首歌,随着歌声和旋律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以延续。欣赏中国古代山水专题时,可借助《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思古的心境。“引音入画”能让欣赏者视觉上的美感与听觉上的乐感同步进行,产生人体和谐共振的情感共享,进入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立体思维,使美、音形象相得益彰,增加艺术作品的感召力。
  2.2 诗画结合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再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学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诗画结合”的方法,即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媒体助情
  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上《中国古典园林》这课时,可让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当影片中出现了圆明园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时,学生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学生们无不为之愤慨。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圆明园的遗址上,在深深的思索中,学生们发出了心灵的呐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如此“动”与“静”结合,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审美热情。
  
  3 指导观察想象,挖掘美的内蕴
  
  著名艺术史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观层”,表层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是“审美层”。要想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层”,就要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开发求异思维,发挥想象能力。如教学《形式美的创造》一课时,可指导学生对塞林塔诺的《运动绘画第三号》进行观察,针对作品进行现实性联想和虚幻性想象。有学生说它像舞蹈演员的裙子;有学生说它像抽象艺术舞台上演奏的旋律;还有学生说它像一只魔幻的眼睛等。再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学生看画后总结出感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在他们对作品的意境有很深体会的时候,再进一步分析画面的构图特点时,设计想象问题:“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学生们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是雪、雾、雨、水天相连……此时学生审美情感已被激发,联想与想象的内容极为丰富,作品中美的内蕴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4 开展实践体验,促进审美发展
  
  现行的美术教材有一些选学单元,我们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如在教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时,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诸如材质与肌理之美。在欣赏外国雕塑的章节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给全班示范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可行的形体展示,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到欣赏乐趣,增强作品感悟能力。另外,应该适时地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展览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标。此外,还要和家庭美育活动、社会美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欣赏课教学的成果得以巩固、提高和拓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结
  
  总之,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赏”出“美”的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