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略谈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娟

  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体现了国内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某些成果,特别是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应重视生物学中的实验教学。
  
  一、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明确了观察、实验、思维、自学方面的能力,提出有“较强能力”的要求。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得学校课程对于人的整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得到体现;同时,它的设置还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单一的、只有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习的状况,从而丰富了学校开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问题来源的情境性及在真实情境下的充分体验和感受,创设真实情境强调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融合。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用的小课题,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查书等手段找到答案。如探究含磷洗衣粉对池塘富营养化的作用、色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本市遗传调查、食物的药用等。在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利于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利于其探索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能深刻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形成规范、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如何在学习前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时,又不压抑学生思维的创新;如何展示前人的思路,揭示蕴含的思想,将负载着的深刻学科思想剖析出来,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得以提高,这应当是研究性学习课堂和研究性活动过程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新教材在许多章节后都增加了“课外读”、“课外科技活动”等,在正文旁也加了“小资料”,这些都是正文的拓展,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材中安排了“细胞工程”、“发酵工程”、“植物性神经调节”、“‘试管婴儿’的问世”、“生物圈漫谈”等课外读的内容;还安排了“红螺菌”、“同位素标记研究法”、“细胞识别的原理”等小资料及“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和“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等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诸如此类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高中升学考试中很好的命题素材,我们不仅应当看到这些内容的实际价值,更应该认识到它们潜在的拓展主体性知识的功效,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三、实验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有好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洋葱根的培养就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它的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等。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又如,在做“渗透作用”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十分容易。那么,能否采用其他材料作半透膜呢?这时,有人可能会想到用鸡蛋膜、玻璃纸或鱼膘等,那么不妨把这些材料都找出来,逐个试验,结果会发现鸡蛋膜和鱼膘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有学生就有可能得不到清晰的四条色素带,那么就要分析是丙酮加得太多,还是研磨不充分,或是滤液细线划得太细等问题。为此教师可结合具一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这样一来,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学生对知识的引用能力和领悟能力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四、注重思路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实验结果或答案纠正错误,而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实验设计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弄清要求和条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思考实验涉及了哪些知识点、涉及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实验的关键,形成正确的实验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比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1)目的要求:①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识别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②练习装片制作技术。③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材料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火柴、滴管、醋酸洋红染液。(3)方法步骤:①剖开花蕾,将花药放在载玻片上。②将花药横切3―4段,用解剖针轻轻压碎。③滴一滴醋酸洋红液于花药上染色5―10分钟(可同时选取不同大小的花蕾中的花药,进行同样的染色处理,找出正处于减数分裂期的标本)。④将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横边几次,加热,勿使染液沸腾。⑤加盖玻片。⑥用吸水纸盖在盖玻片上,用铅笔头轻轻敲打盖玻片,勿使盖玻片移动。⑦观察细胞类型和染色体形态。(4)结论:在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可找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由于间期经历的时间长,所以可看到间期的细胞数目多。所以教师在实验时,应时刻做好思路引导,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实验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实验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总结
  
  以上是我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点认识。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十分重要的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