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国声乐歌唱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包括民族声乐艺术在内的光辉灿烂的精神财富。建立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体系,是我国几代声乐工作者孜孜以求、为之奋斗的夙愿,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一、中国声乐歌唱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了对歌唱发声机能的探索与发现。《灵枢经》中曰:“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壅者,音声之关也。顽颡者,气之所泄也。”较准确地道出了歌唱发声的机能,以及各发声器官于发声时的功用。而欧洲最早记载歌唱发声机能的论述是在十六世纪威尼斯的音乐理论家瑟夫、察里诺斯所著的《谐音原理》中:“天赋的发声器官是咽、舌、口和肺。音声使这些器官活动便产生了声音。由声音产生语言和歌唱。”(引自N・H那查边科《歌唱艺术》)。两者相比,我国关于歌唱发声器官机能的探索、发现和记载较之欧洲的记录早了一千七八百年,距今更遥远论述也更详细、更具体。   二、中国声乐歌唱的发展   (一)、20世纪上半叶以及之前的戏曲和民歌   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代表时期,中国人对其它西洋国家唱法了解甚少。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黄帝时期的声乐曲《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 。歌词虽仅有八个字,却反映了古时人们猎物取食的生活情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可能是周朝统治者设立的专门音乐机构,他们选拔一些有音乐天赋的青少年学习演唱艺术和舞蹈艺术及音乐基本理论等。由于有了一些专门的音乐人才(即乐工) ,统治者在一些仪式或庆典上总要举行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歌唱艺术便成为贵族统治者重要的节目。 当时的演唱内容已十分讲究,乐工演唱的歌曲是根据民间曲调而配词的,大都是描写贵族的生活场面和宣扬封建礼教等。在汉代的歌唱领域,当时兴起了一种叫“相和歌”的歌唱形式。“相和歌”开始产生于民间,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后来发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演唱形式,再后来发展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复杂形式,它要求一人唱众人和,这是一种大型的声乐歌舞套曲。西汉时期著名的歌唱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到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文化开始东进,佛教开始传入并盛行。中国僧人也将“梵音”佛曲译为汉文,“佛曲”的传入对我国声乐艺术教学的发展起到启发的作用。声乐领域,民间俗乐中的“曲子”和“变文”开始盛行,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演唱艺术的兴起。隋、唐时期在声乐领域,民间俗乐中的“曲子”和“变文”开始盛行,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演唱艺术的兴起。宋元时期,说唱艺术走向成熟,创出大型的演唱形式――诸宫调,后来,诸宫调的形式为戏曲艺术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到了南宋,城镇音乐文化得到更大发展“瓦舍勾栏”比北宋更多更普遍,已出现了民间艺术的专业组织――社会和书会。宋末元代音乐出现巨大转折,由歌舞转向戏曲。从此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基本分为歌唱和戏曲两个方向纵向发展。在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传统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器乐已形成明清时期五大类音乐特证。声乐艺术已演变成各种戏剧,曲艺、歌唱等形式。1919年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民众思想的解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始成为社会潮流,也使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中国开始有了西洋式的声乐教学,开始创作自己的艺术歌曲甚至后来更出现了歌剧。当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词曲作家和声乐作品。如肖友梅的《问》,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黄自的《玫瑰三愿》,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等,都有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   (二)、20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音乐也不例外地传入了我国,至20世纪初西洋音乐大量传入其中包括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五・四”期间一批留学欧洲学习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教育家如周淑安、黄友葵、周小燕、应尚能等把西洋声乐艺术带回祖国。他们把所学到的西洋唱法在各大院校传授和演唱,他们是我国吸收西洋唱法发展中国声乐唱法的先驱。经过之后几代人几十年的研究和探索,他们不断尝试用“西洋唱法”的发声方法来演唱中国现代创作作品―“洋为中用”。 在继承和吸收传统民歌、戏曲、说唱的歌唱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20世纪50年代“民族唱法”的概念形成。民族唱法注重以字行腔、字领腔行,讲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中国声乐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直至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增多,代表当今世界上美声学派最先进、最优秀的一流声乐艺术家频频来到我国: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卡巴耶等著名歌唱家先后来华演出,对中国民族声乐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起到了促进作用。西洋唱法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被民族声乐教学广为借鉴、挖掘,发展和推新了民族声乐艺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技法上和气质风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声乐工作者经过与外国专家的交流,通过访问学习以及自己的研究努力,我国各音乐院校逐渐培养出一批具有相当教学水准的声乐教育家如沈湘、周小燕、金铁霖等人,都是推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教育发展的杰出代表。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争妍斗艳、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中国的声乐艺术随着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有了更大的进步,并得到了世界相当程度的认可。中国歌剧《原野》和《狂人日记》由中外歌唱家用中文演唱,并在国外歌剧院上演,结束了只有中国人用意、德、法、俄等语种演唱外国歌剧的历史;在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中国歌唱家的演唱让世界为之赞叹。   回顾我国声乐的发展历程,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在学习和探索的路途上,不但要注重学习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还应当花更大的精力去研究不同国家、不同体裁声乐作品中的不同语言和风格,领会其中所要求的艺术情感和表达。我们要把培养既能演唱外国不同体裁和题材风格作品,也能演唱我国不同体裁和题材风格作品的声乐人才作为方向,两者有机地结合,我国的声乐发展一定会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