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通过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76例正常孕产妇的心理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176例,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岁,初产妇159例,经产妇17例,16例产妇临产前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变化,9.6%孕产妇的有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倾向。结论 及时有效对孕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减少不良因素对孕产妇影响。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预防;护理
  Post-natal depression prevention and nursing
  Jing Hongwei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pregnant woman’s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duces each kind of bad factor to the maternal infant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influence. Method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176 example normal pregnant women’s psychology. Results: The pregnant woman 176 examples, the age 19-38 years old, the average age 27 years old, initially the parturient woman 159 examples, after the parturient woman 17 examples, before 16 example parturient women are in labor, have the varying degree mental strain, the fear, anxious, to be agitated and so on psychological changes, 9.6% pregnant women have the post-natal depression tendency. The conclusion is promptly effective to the pregnant woman carries on psychological unblocking, reduces the bad factor to affect to the pregnant woman.
  【Key words】Post-natal depression; Preventio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7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4X(2010)09-0172-01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对于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次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国内外报道有差异,国外发病率高达30%。国内1993年报道为17.9%[1]。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产后抑郁对婴幼儿的危害甚为严重,可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成长与行为、认知、情感的发展,甚至成为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之一,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前和产后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尤为重要。
  1抑郁症的发病因素
  1.1生理因素: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皮质内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
  1.2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担心父母亲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1.3社会因素:受传统习俗中“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一部分产妇分娩后的幸福感会迅速消退,从而产生自责、抑郁的情绪。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产后42天是重性抑郁障碍的高发时期,其次为产后3个月,产后3天最低”。而婴儿看护应激,孕产妇既往抑郁发展史、神经质人格以及对父母、丈夫的不满意是部分妇女产后抑郁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2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2.1加强围产期知识宣传:利用宣传册、授课等方法,广泛宣传有关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及分娩象关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正确对待孕期、分娩期出现的不适。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2.2保持和谐优美的人文关系: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是减少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丈夫要主动照顾关心妻子、分担家务。做好自身角色转换,建立多种亲情关系,协调周边人际关系。家庭、社会及其相关人员体谅关心孕产妇。
  2.3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热情接待孕产妇。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主动与孕产妇进行交谈,认真对待孕产妇及家人的意见,了解她们的需求,及时解决。
  2.4临产后的监护:孕妇临产后进入产房由助产士严密监护产程,并讲解各个产程的特点和给与生活上的照顾,鼓励产妇进食、进饮,增强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
  2.5产时的心理支持:产妇进入产程后大多感到恐惧,希望家人的陪伴和医务人员的重视,期盼能正常、自然、安全分娩。对需要做手术者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
  2.6产后的心理疏导:产妇经分娩手术后体力及精力消耗巨大,创建良好的环境保证产妇的休养,避免精神刺激,及时的传授育婴知识,使产妇及时实现角色转换。
  3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3.1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3.2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能有效消除产妇的孤独感,家庭成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体贴产妇,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
  3.3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3.4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3.5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临床护士、助产士的素质及整体护理水平。医务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过程中要亲切,友善,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分娩,减少产后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4讨论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成负相关。因此,要加强对围产期妇女的心理咨询及护理,及时排除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尽可能降低抑郁的风险。预防产后的抑郁的关键是加强孕产期保健,广泛开展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咨询,帮助产妇正确处理社会各种生活难题,加强自我调适。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
  由于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所致,对母婴危害极大。应引起医务界、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应以家庭为单位,产妇为对象,为她们进行护理保健,从而进行有效的宣传指导、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使她们从容面对生活,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孕产妇应自己应在医生、护士的正确引导、帮助下,努力学习,积累相关知识,建立和谐的互信关系,顺利完成新生命的孕育、生产过程。作为丈夫和家人应理解、支持、关心、爱护她们。而作为医护人员,工作中应始终怀有一颗慈爱的心、充满责任感,建立起良好的医-护-患关系、重视孕产妇的心理活动,尽量使孕产妇在心理、生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放松的自然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应症状的程度,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和照顾。利用孕妇学校开办孕产妇知识讲座及其他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的常识,减轻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理,完善自我保健。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多加关心和爱护,对预防产褥期抑郁症有价值[2]。
  参考文献
  [1]郭素芳,陈丽君,等.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9),532-533
  [2]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2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