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产后乳房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产后乳房疼痛属于妇产科常见症,乳房疼痛很容易造成产妇无法正常哺乳,不利于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通过良好的临床护理,能够促进产后乳房疼痛症状的改善。本文在阐明产后乳房疼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产后乳房疼痛的主要诱发原因,并从完善产妇支持系统、早期护理干预、母婴分离泌乳、物理推拿、热敷法以及饮食疗法等方面对产后乳房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实施综述,供大家参考和研究。
  【关键词】产后乳房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1 前言
  长时间以来,乳房护理均被看成是产后护理中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良好的产后乳房护理能够促进产妇产后乳房疼痛症状的缓解,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的开展[1]。然而,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产妇未能充分意识到产后乳房护理的重要性,或者护理操作不规范,缺乏良好的乳房护理经验,极易造成乳头疼痛或者乳汁不足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乳房变形等问题,不利于确保产妇健康,同时可能会导致婴儿拒绝母乳,不利于婴儿正常发育[2]。因此,在今后的产妇护理工作中必须要进一步强调产后乳房护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加强产后乳房疼痛护理,在明确产妇乳房疼痛原因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缓解其疼痛症状,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2 产后乳房疼痛及其诱发原因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疼痛被纳入主观感觉的范畴[3]。产后乳房疼痛实际上是乳房过分充盈,造成其内部血液以及乳汁等大量聚集,使其在分娩后2天至3天内出现明显的肿胀以及疼痛现象[4]。产妇产后排乳不通畅会导致其乳汁大量淤积,产后1個月很容易造成急性乳腺炎,使其疼痛进一步加剧,无法正常进行母乳喂养,给产妇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可能会导致母乳喂养出现中断,不利于确保母婴健康[5]。
  对产后乳房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产后哺乳不及时、哺乳后乳房排空不及时、乳房形态异常、药物使用不合理、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因素等均属于诱发产后乳房疼痛的常见因素。产后哺乳不及时方面,相当一部分产妇未能充分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或者缺乏母乳喂养信心,导致其未能实现早期母婴接触,无法做到早吸吮以及勤吸吮,造成乳汁淤积于产妇乳管,诱发乳房胀痛。有研究发现,产妇产后乳房疼痛原因调查中,产妇在分娩后3天内因伤口疼痛以及分娩耗能等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无法早期吸吮,是导致其出现乳汁淤积并形成乳房疼痛的主要原因[6]。哺乳后乳房排空不及时方面,产妇完成哺乳后若没有第一时间将乳房排空,导致乳汁持续分娩则极易诱发乳房肿胀,引起胸闷以及胀痛等症状,触之可发现结节的存在,大部分产妇合并发热等现象。有研究称,产妇哺乳后未能及时将乳房排空很容易造成产妇乳汁分泌过浓且无法顺利排出,从而造成乳房肿痛等症状,影响正常哺乳[7]。乳头形态异常方面,部分产妇在乳头形态上呈现出平坦或者凹陷等现象,造成其乳汁难以顺利被吸出,且新生儿含接更为困难,很容易出现拒绝母乳的问题,不利于实现早吸吮,更易诱发乳房疼痛。有报道称,婴儿不良的含接乳头行为很可能会造成产妇产后乳头肿胀以及疼痛[8]。药物使用不合理因素方面,部分产妇在生产后未能严格遵循医生及护士指导进行科学用药,导致药物使用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产后乳房疼痛风险加大。有调查称,产妇产后擅自使用营养品或者各种医用产品,极易导致产后用药不合理,给其身体造成严重损伤,可诱发产后乳房疼痛等不良现象,且会造成资源浪费[9]。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因现阶段社会上对于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宣传仍有不到位之处,部分产妇未能真正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且缺乏相应的母乳喂养知识及经验,缺乏母乳喂养信心,不利于产妇在产后正确进行母乳喂养,导致产后乳房疼痛[10]。疾病因素方面,部分产妇因患乙肝等传染病而无法实施母乳喂养,亦或是因新生儿黄疸等疾病造成新生儿一出生就被送至监护病房接受治疗,导致母婴分离,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增加产后乳房疼痛的发生风险[11]。
  3 不同护理方式在产后乳房疼痛中的应用进展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产后乳房疼痛护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完善产妇支持系统、早期护理干预、母婴分离泌乳、物理推拿、热敷法以及饮食疗法等。完成产妇支持系统方面,主要包括对产妇的产前、产后心理护理,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以及家庭支持等。之所以要加强对产妇的产前及产后心理护理,主要是因为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可能会造成产妇无法顺利实施母乳喂养,诱发乳房疼痛。有研究认为,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开始做起,早期加强对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灌输,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并列举一些母乳喂养促进母婴健康的案例,增强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缓解其紧张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12]。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同样包括产前知识宣教以及产后知识宣教两部分,护理人员应充分向孕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目的、过程、优势等,使其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提高其母乳喂养接受度,预防和缓解产后乳房疼痛症状。有报道称,护理人员应告知孕产妇母乳喂养不但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要求,同时能够促进胎粪顺利排除,可促进其子宫复旧并通过早期吸吮刺激母乳分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改善母婴健康。有报道称,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产妇产后乳房疼痛发生率的降低[13]。另外,产妇支持系统完善中还应加强对产妇的家庭支持,引导产妇家属充分陪伴、关心和照顾产妇及新生儿,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提高其母乳喂养信心,使其能够以乐观积极态度迎接母亲这一新角色,保持身心放松,缓解产后乳房疼痛症状[14]。
  早期护理干预方面,主要强调早期吸吮、乳头护理以及母婴分离状况下的泌乳保持。早期吸吮中,有报道称,新生儿出生后20分钟至50分钟内是其兴奋阶段,完成分娩后应尽可能在半小时内实现母婴接触,引导新生儿正确进行乳头含接,实现早期吸吮,有数据表明,在该时间段内的早吸吮第一天哺乳成功率高达80%[15]。早期吸吮能够促使婴儿大量吸吮产妇乳汁,能够通过有效吸吮帮助产妇乳房排空,预防和减轻产后乳房疼痛[16]。乳头护理中,针对乳头凹陷,应及时引导婴儿吸吮扁平面或者凹陷侧,同时对其具体吸吮部位进行有效固定,对产妇乳头进行捻转,保持乳头处于直立状态,方便新生儿进行乳头含接。完成哺乳之后,切勿强行拉出乳头以免造成乳头受损,引起疼痛,同时,可在哺乳后以少量乳汁涂抹乳头,达到缓解乳头皲裂的目的,若皲裂症状较明显,应暂停哺乳24小时,以消毒杯盛接挤出的母乳再行喂养[17]。对于因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母婴分离,必须要在产后早期给予乳房热敷以及按摩,科学进行挤奶,以奶瓶收集乳汁并置于冰箱内保存。另外,有研究认为,母婴分离状态下,因缺乏新生儿吸吮刺激,不利于改善母亲射乳反射,应通过良好的乳房按摩,促使产妇产后乳腺管保持通畅,方便乳汁的顺利挤出,有效防止涨奶现象,同时可缓解产后乳房疼痛[18]。   物理推拿疗法方面,有研究认为,合理的乳房按摩能够促进产妇排乳反射的改善[19]。具体按摩中可通过拇指、食指以及中指指腹沿产妇乳腺管走向给予纵向按摩,或沿产妇乳晕部四周开展360°角旋转和按摩,并合理对其乳头方向进行按压,帮助淤积乳汁的顺利排除。有研究发现,针对乳头短或者存在乳头凹陷问题的产妇,采用乳头按摩以及揉捏的物理疗法能够改善其凹陷等现象,方便哺乳,有利于减轻乳房疼痛[20]。除按摩之外,抓抖法以及梳篦法也属于常用的乳房物理推拿疗法,能够促进产妇产后乳汁的顺利排除,防止因乳汁淤积成块诱发乳房疼痛。热敷法方面,产妇分娩后4天内,可取温度在40℃至45℃的热毛巾对产妇乳房进行包裹热敷,保持5分钟,之后沿产妇乳根部向其乳晕方面行螺旋式按摩,确保力度均匀。有研究认为,良好的热敷护理能够促进产妇产后乳房硬度的降低,缓解其产后乳房疼痛[21]。饮食疗法方面,有研究称,科学的饮食治疗能够在产后乳房疼痛中发挥较好的应用效果。产妇分娩后当天,可引导其进食草鲫鱼汤,帮助产妇进行乳腺管疏通,并达到刺激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缓解产妇乳房肿胀及疼痛症状[22]。
  4 结语
  总而言之,母乳喂养在科学育婴中的意义重大,乳房疼痛是阻碍正常母乳喂养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临床上对于产后乳房疼痛的护理措施越来越多样化,护理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在实际的产后乳房疼痛护理中,不断要加强对产妇的产后护理,而且要兼顾对其产前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促进产妇护理配合度的提高,增强其母乳喂养信心。在产后乳房疼痛护理操作中,必须要强调早吸吮的重要意义,并视产妇个人状况,结合新生儿状况等,科学选择相应的护理方式进行乳房护理,或采用多种护理措施开展综合护理,促进产妇产后乳房疼痛症状的大幅改善,或达到良好的产后乳房疼痛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徐明哲. 产后乳房胀痛护理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3):185-186.
  吴伟霞,王培君,周泽娟,许素莲. 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及对泌乳始动时间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67-69.
  Urszula Religioni,Aleksandra Czerw,Andrzej Depta?a. Strategies of Coping with Pain in Cancer on the Basis of Lung, Breast, Colorectal, and Prostate Carcinoma[J]. Journal of Cancer Education,2017,32(4).
  劉婧.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乳房疼痛和乳汁分泌的影响探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2):165-166.
  何丽,宋成亮. 预防剖宫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1):222-223.
  孙红梅.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熨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康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2):153-154.
  李辉.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3):161-162.
  吴杰英. 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06):100-101.
  J. Burbage,L. Cameron,F. Goater. The effect of breast support on vertical breast displacement and breast pain in female riders across equine simulator gaits[J]. 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2016,15.
  邓小东,李伟仕,张捷,李茵盈. 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产后子宫复旧及乳房胀痛的影响[J]. 青岛医药卫生,2018,50(04):271-273.
  唐芳,邓芳丽,刘念,秦旺喜. 应用穴位按摩配合马铃薯片外敷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8):43-45.
  Egwuonwu Ochonma A,Anyanwu Stanley Nc,Chianakwana Gabriel U,Ihekwoaba Eric C. Breast Pain: Clinical Pattern and Aetiology in a Breast Clinic in Eastern Nigeria.[J]. Nigerian journal of surger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Nigerian Surgical Research Society,2016,22(1).
  沈月华. 产后乳房护理方法与实施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90+95.
  温玉英.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02):72.
  付军鸽. 产后乳房肿胀的成因及护理体会[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1):119+122.
  于雪兰. 产后乳房胀痛护理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417.
  朱庆贤,吴兰君,刘君.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乳房肿胀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9):77-78+81.
  周瑶,范丽,雷小林,韩丽,李伶俐. 乳房按摩联合芦荟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8):2373-2374.
  黄锦葵. 探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0):286.
  屈慧荣. 乳房按摩联合热敷对乳汁淤积产妇的护理效果探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2):163-164.
  胡群. 孕期乳头保健预防产后乳腺炎的价值评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6):148-149.
  李丽英. 医用吸乳器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及预防母乳喂养相关性乳房疼痛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04):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