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小学语文课堂的几点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问答式”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表演活动”,“师讲生记”变成“自主探索”,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本文试从课前的有效准备、课中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后的有效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真正有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 有效 思考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本质的变化。由以往的“问答式”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表演活动”,“师讲生记”变成“自主探索”,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经过我不断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后,我个人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这里既包括教师的有效备课,又包括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作上批注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课堂的高效率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课堂的魅力也来自于精心的准备!
二、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侧重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1、 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学习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就会爱学、会学和善学。由此对语文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引路人,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的关键还在于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自主尝试法”、“师生互换角色法”等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真正得到体现。
其次,教师应在课上采用民主性的教学语言和体态用语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主体。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和蔼,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上课时,教师应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是一个很用心读书的孩子”“你对这篇文章的见解非常独到”“你比昨天有了很大的进步”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积极性;再比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以“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用“你的想法很好啊,”“别急,想好了再说”等关切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并及时帮助;又如当学生有了新的创意或取得成功时,教师一定要充分给予肯定,以激励他们更投入学习。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有效性的目标追求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必须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在参与中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因为参与不是目的,不是为了参与而参与。参与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既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参与、部分参与,又要避免由于对主动参与的片面理解而导致盲目追求形式参与、表面参与的倾向,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益。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明显的差异,因而全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分类、分层地对待,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两类学生的参与:一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这两类学生最容易被忽视,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局外人”,如果长期使他们处在旁观者的地位,则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这也是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的。
3、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成功的教育,就应该唤起学生要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种教学的即时感受为“豁然开朗”,表现为“妙不可言”。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如教《荷花》,我让学生凝视黑板上荷花的彩色挂图,让他们感受荷花之美,同时加以描述:“现在,我们来到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婀娜多姿的身姿,随风送来缕缕清香……”这时,学生的视觉里显现出一幅活生生的荷花图,感受到荷花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在学生的嗅觉里,如闻其味,从而感受到荷花的清香;在学生的触觉中又好像摸到了荷叶、荷花,感受到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接着边放伴奏音乐,边让学生表演,移情想象,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充分体验荷塘的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得活,记得牢。
4、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教师要在通盘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合理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有深度、有新度、有活度的教学内容,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读带练。一是在读中练,以朗读为主线,串联成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迟到》一课,我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生已初步感知当林海音犯下错误时,父亲严厉管教她,我出示句子:“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并提问学生:“假如你就是小海音,看到自己被父亲打得伤痕累累,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举起小学,争着发言,有的埋怨地说:“父亲,我是你的女儿,可你却把我打得那么痛,你是多么狠心啊!”有的自责地说:“这都是我自己犯的错,谁叫我早上赖床,自作自受。”有的充满怒气地说:“我心里恨父亲,因为他把我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还有的深表同情地说:“我能理解父亲,父亲是恨铁不成钢啊!”……学生在畅谈感受时,教师适机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朗读,在品读中感悟感动,在感动感悟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情感熏陶中指导自己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的课堂上有了学生独特的创新的智慧火花在闪现,课堂必然会激情荡漾。二在读后练,包括口语训练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又如学完六年级上册《尊敬普通人》一课,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应该尊敬哪些人,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进行仿写。这样,从根本上理解新课标、把握新课改的实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后的有效反思,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新课标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不能急于冒进,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实效。”在这里教学反思扮演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个案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或是教学语言的反思。反思之后,应该总结整理经验与不足,及时有效的补充不足。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达到在教学中深入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教学。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教师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缺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而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真正中心,让教学中的任何活动、教师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围绕学生,让学生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有所收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