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感悟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要做到,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揣摩能力与语言的想象能力。在读中揣摩语言,培养语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通过朗读形成自己内心的品质,激发学生的语感。总之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提起“感悟”,或许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朗读”。是的,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重感悟已成了大家的共识,但在没有找到一条恰当的培养语感能力的途径时,朗读似乎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平常课还是公开课,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一遍一遍地读,反复地读。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重视朗读是好事,但把那些机械地朗读,毫无章法的朗读训练等同于“感悟”是认识的肤浅,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特感悟,也就无法读出自己的情感,只能装模作样。我认为“感悟”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过程,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总体综合性的感知领悟。感悟是以读为基本前提,但绝不是唯一的条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由量变发生质变的一个过程 。感悟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揣摩能力与语言的想象能力。长期坚持会使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所提高。
  一、在读中揣摩语言,培养语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语文教材还配备朗读录音,语言标准、规范,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朗读录音反复朗读,通过体会语气、语调,揣摩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抓住关键性语句,揣摩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及其深刻意义。朱光潜老先生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个字每一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的这段话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
  在指导朗读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感悟各种类型的语言,用形象性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形象语感;用含义深刻的文字培养学生的意蕴语感;用对话、独白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趣语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及感观,如把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感受到的、感觉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等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所以说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中培养语感,不仅要注意对字、词、句的揣摩推敲,还要对一些标点符号,进行体会,揣摩,同时做到读写结合。
  二、 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具有间接性的作用,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中介物。读者要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深刻内含,就必须进行再创作,这个再创作的过程靠的是想象力。可见想象力也是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等)同思维活动特别是想象结合起来,这样来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弥补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想象能力主要包括再造性想象和迁移性想象。再造性想象。就是以学生的生活表象为基础,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现作品中图景的过程。例如,学生再读《岳阳楼记》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样的文字时,在眼前会浮现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 迁移性想象是对语言文字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由此及彼地进行开发。这包括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从单向往多向的思维过程。这是对语言文字获得丰富了解的关键。例如在学习《三峡》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由三峡的美迁移体会到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这是一种由局部到整体的迁移。
  三、 通过朗读形成自己内心的品质,激发学生的语感
  学生在读作品,理解作品后,通过教师动情的朗读,闭上眼睛作品中的人物就会像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学生会对人的是非有所评价,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随着人物的悲喜而或悲或喜,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对小女孩的命运非常同情,有些学生甚至想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小女孩穿,也有的学生气氛得想去亲自教训一下那个富人的男孩儿。从而产生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剥削阶级的恨。
  总之,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简单的语言道出了学习语文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在反复读中,对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啄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是语感最初形成 的基本手段。因此必须从小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