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以前的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应怎样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首先,注意教师自身的涵养
  
  教师是传道解惑的,“在给学生一碗水时,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就历史学科本身而言从古到今无所不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而中学生又正处于青春期的过度阶段,喜欢探索,而且不仅仅局限于一门学科。这种需求同样给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涵养。如果我们历史教师能通古博今,从历史经验教训联系到当今国际政治的兴衰,从宗教信仰的产生谈到巴以冲突,从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禁锢畅谈中国改革开放的美好前景等,使学生感到历史知识领域是如此的浩瀚无际,但又贴近现实,那么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二、其次、要注意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
  
  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要比家长多,教师也要比家长更了解学生一点。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爱屋及乌”是人之共性,尤其是对初中学生而言更为突出。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常带有感情色彩,而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亲其师而信其道”。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哪科的老师才学哪科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尽量了解更多的学生一视同仁;要贴近学生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带着对你的敬与爱来参与学习。这样,学生不但热情高,而且学得快。
  
  三、再次,要努力尝试各种和谐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
  
  早在《奏定学堂章程》一书中就要求注意学童的学习兴趣:“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之所能及,断不可强权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为疲劳过度之业。”应以“儿童最易通晓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为主。并以通过游戏、歌谣、手技等方式进行。兴趣教学被广泛运用可见一斑。“满堂灌”和“照本宣读”绝对不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厌学”、甚至拒绝接受的情况发生。历史教师应从历史学科的本身特征和初中生年龄结构的特征这两方面着手,着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事件构成的,而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都喜欢听新奇趣味的故事。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与教材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始终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当然这种手段是多样化的。可以用成语、典故、歌谣、诗歌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如“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声像兼备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手段来重现作古的历史,从而让我们的历史学科更具活力,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譬如,在学习“三国”、“二次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都可以运用这种先进手段,且这种手段是极易做到的。
  
  四、最后,化繁为易
  
  中学历史知识并不难,但很繁。如果让学生化很多时间去记去背,那么势必与所谓的“主科”产生冲突。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化繁为易,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趣味记忆的技巧。如朝代可用歌谣来记:“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战国秦汉三国晋,南朝北朝同时有,隋唐五代宁辽夏,金元明清帝王休,取代民国共和国,日臻繁荣万世昌。”可以用谐音来记忆知识点:“建唐618→见糖留一把;五代梁、唐、晋汉、周→凉糖浸(好)酒。”等。有些可以用技巧来记忆,如有关隋大运河可用一、二、三、四、五来记(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三百万民工、四段运河、构通五大水系)。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合理运用,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节省时间,同时增加了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提高学习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20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