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着重选取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这个时间范围内,我们医院所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针对两个组别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等相关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相关方面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者比较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的患者采取切实有效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使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得到根本上的降低,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02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快速康复外科能够十分显著的推进患者手术之后的康复进程,使外科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都出现了极大的降低,一系列相关方面的优势,使这种护理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胃肠外科领域都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然而这种方法应用在老龄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却有很少的报道针对,针对FTS应用于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研究者针对相关方面的问题,提出个体化原则。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措施是一种全新的外科护理理念,最初是应用在心脏外科的手术过程中。该护理措施所主张的是在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使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得到有效的降低,通过这样的措施,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这次研究着重选取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这个时间范围内,我们医院所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现在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这个时间范围内,我们医院所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男患者24例,有女患者26例,他们的年龄范围在35~75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4.23岁,其中患者的疾病类型表现为:有28例患者是结肠癌,有22例患者是直肠癌,在观察组中有男患者27例,有女患者23例,他们的年龄范围在33~74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3.24岁,其中患者的疾病类型表现为:有30例患者是结肠癌,有20例患者是直肠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治疗方面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在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进行相对应的休息、饮食和运动等,着重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特别是对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切实有效的预防,而针对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相关的操作内容具体表现为:
(1)手术之前。有针对性的向患者深入细致的介绍和分析相关的结直肠癌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导尿管的放置和维护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注意事项及健康知识等,在手术之前的半个月,要指导患者进行彻底的戒烟,如果在服用其他的药物也要立即停止,并且要在手术之前,尽可能维持比较多的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量,并且要確保食物特别容易消化,在手术之前6 h时要进行禁食,3 h时要禁饮。切实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使其不良的心理情绪得以有效消除,在手术前一天,要把患者所涉及手术区域的毛发进行有效处理,清除干净,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针对伴发糖尿病的患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口服500 mL木糖醇。
(2)手术过程中。要针对患者所呈现出的各项生理指数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细致的观察,针对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维持在既定的范围内,同时积极有效的鼓励和督促患者提升手术的依从性,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各个环节,选用相应的补单把患者裸露的皮肤进行遮挡,以最大程度上维持患者的心理处于良好的治疗状态。在麻醉效果发挥作用之后,要有针对性的放置导尿管。着重针对患者的皮肤温度进行密切的观察和严谨的测量,特别是在冬季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输液加温器。
(3)手术结束之后。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于其心肺功能的观察和监测,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相对应的氧疗,并密切观测患者的动脉血管、血氧保护度和血糖等一系列相关的生理指标,并着重针对患者的排气情况展开严谨科学的观察,并有效记录。患者如果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手术之后的焦虑紧张的状态,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在手术之后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进行半卧在床休息,并维持良好的体位,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促进腹腔和盆腔的引流,针对切口的缝合部位张力要进行有效的缓解。等到患者在清醒之后的6 h时,指导和协助患者选择侧卧位和半坐卧位,每隔2 h要针对患者的体位进行一次有效的更换。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清,要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避免误吸的问题出现。鼓励和支持患者进行早期的床上活动,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行翻身。如果腹腔引流管超过三天不拔除,要确保每天都转动一次,并且要每天为伤口做敷料的更换。针对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镇痛泵或者口服镇痛药的患者,要在手术之后,尽可能的维持流质食物的摄入,针对没有恶心腹胀等相关问题的患者,可以切实有效的进行半流质饮食模式,在手术之后的次日,就可以进行正常的饮食。在患者出院之前,要向其告知和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并提醒患者在出院之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与医院方面保持密切的联系。 1.3 评价指标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比较两个组别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相关的情况,并着重针对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这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全部有针对性的采用
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并用%表示。用P<0.05代表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相关方面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者比较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医学技术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使很多重大疾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老龄人口日益增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在高龄患者的临床手术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就是癌症,特别是以结直肠癌为主。高龄患者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他们在器官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减退,在手术之后所呈现出的应激反应有十分显著的增强,这样的情况就直接造成他们在手术之后的机体恢复速度特别慢,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而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进一步增长和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针对这样的情况,切实有效的引入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结直肠癌主要指的是患者的直肠、直肠及乙状结肠相交这部位有比较明显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的具体症状主要体现为便血、腹痛、纳差等系列相关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致命的威胁。针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而言,不仅仅单纯性的依靠护理人员来参与和实施,更重要的是需要相关的外科医生、麻醉医师、患者和家属等一系列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一起努力,共同形成合力,来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的身体康复速度有效提升。在相关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针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排便和排气时间,有效降低住院天数和相应的经济负担,同时更是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在我们这次研究中,着重选取在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这个时间范围内,我们医院所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针对两个组别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等相关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相关方面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者比较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针对结直肠癌的患者而言,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切实有效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使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得到根本上的降低,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艳华,程黎阳,谢正勇,等.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2(5):109-112.
[2] 刘春远,王海波.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7,41(3):12-14.
本文编輯: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