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物理“学困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而面向全体学生的难点就是正确对待“学困生”的问题,开启他们的心智,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跟班学习。现就如何转化物理“学困生”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学困生;亲和;兴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而面向全体学生的难点就是正确对待“学困生”的问题,开启他们的心智,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跟班学习。现就如何转化物理“学困生”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亲和师生关系改变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教师对学困生的冷漠,师生关系紧张是造成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例如,有的老师在学生面前不能一碗水端平,对“学优生”和颜悦色,对“学困生”常毫无顾忌地贬低他们,讽刺挖苦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和老师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表现为上课不愿发言,不愿加入教师的教学活动,更不愿和老师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有的甚至搅乱课堂秩序。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低下。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叩开“学困生”情感的闸门,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要客观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过分苛求,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理解和关爱学生,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和谐、平等、友爱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切实站在“学困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努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就是批评也要让学生从批评中感到尊重和关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兼顾到每个学生,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他们来思考回答。若回答错了,此时学生的心情是非常紧张的,这时老师应用关爱的眼光给予鼓励,或用温暖的语言给予启示,消除紧张心理,很可能就顺利地把问题答出来。就是答不出来,也不能挖苦讽刺,而是鼓励他们再加把劲下次再来。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给予认可和肯定,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树起“我行,我能行”的信念,让他们在学生、老师面前,有成功感和自豪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学习的主角,而不是配角。
班里有一个有些内向的女学生,入班时,成绩倒数第一,基本上被认为成绩不可能有太大起色,更不可能考上考中。而出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就有意识地鼓励她。课堂上,在她稍有走神的时候,多次给她关注的眼神,在对她提问时,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增加难度,使她一步步地树立起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信心。课后,我通过每次考试后的谈话鼓励,使她更加喜欢上了物理,更加相信自己。这样就能慢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老师有了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从而愿意学习老师所教的学科,对老师讲的课既爱听又爱学,甚至连老师平日的发型、着装、处事方式他们都跟着模仿。正所谓“爱屋及乌”。长期下去,“学困生”的主体意识被激活了,自尊心增强了,在学习上也就有了自信。后来,这名学生,不只是物理成绩得到了提高,其他科目也有了很大进步,总成绩基本进入了班级中上游。
二、激发兴趣使其产生向学愿望
对学习缺乏兴趣是“学困生”又一个基本心理特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也认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引起学生对事物产生了解的强烈愿望,興趣是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要使“学困生”对学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兴趣开始引导培养。
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实验,使之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诱惑性和煽动性,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使学生的脑细胞积极活跃起来,自觉主动地加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实验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表象,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新旧知识的顺利迁移。
例如,在讲《汽化与液化》这节知识时,我宣布我的手也可以像魔术师一样在沸腾的油里面煮,而不被烫伤,有意识地引诱学生向实验方面思考讨论,学生窃窃私语,表示老师有特异功能吗?当我进行这个实验,真正把手放进沸腾的油里面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尤其是“学困生”对此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高的热情。我利用兴趣的感染性,趁热打铁,请他们思考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就连“学困生”也能轻松回答出里面有其他液体,沸点不同。
例如,在讲《杠杆》知识时,我告诉学生物理学家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将地球撬起来”,“学困生”会怀疑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从而乐于探讨杠杆知识的实验,从中找出自己所希望的答案。在物理实验中,像这样能够调动学困生的例子很多很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向学的愿望,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学困生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只有学生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实践证明,兴趣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作用点,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光源,是学生求知的驱动力。
三、在动手实验操作中培养能力
意志力差,兴趣保持不长久,学习激情短暂,是“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又一个致命的弱点。我针对这种弱点让物理学困生在动手实验中保持其学习兴趣,培养持久的意志力和学习热情。因为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它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学生最直观、最直接获得知识的窗口。“学困生”对物理实验经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实验操作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我充分利用这种热情,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动手的机会。例如,在物理分组实验中,有意让他们当组长,这样他们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组织别人做实验。有时我还把一些演示实验,让某个学困生上讲台操作,我只是在一边指导,让其他同学用“挑剔”的眼光监督,使学生的一招一式都不敢掉以轻心。这样经过长期的实验训练,“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了长久性和广泛性,逐步养成了愿学、乐学、会学、苦学的优良品质。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娴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证。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尊重。” 因此,要转化物理“学困生”首先要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改变其厌学心理;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向学的愿望;再次在动手实验操作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技能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