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议论文说理“六魔方”谢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少中学生写议论文,多半是“印证式”写作,即简单举证,或引用权威话语,以此“证明”论点,再匆忙得出结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说理论证过程。现在高考作文需要的是真正的说理文,即针对材料提出的现象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论点和论据之间都要有恰当的阐述和中肯的分析,这样的文章才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所以,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应该承担起思维培养的重任,而这恰恰是同学们语文学习的短板。因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议论文深入说理,展现对问题分析、探究的思维过程,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笔者以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为例,提出议论文说理“六魔方”,希望对同学们写作有所帮助。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一、描述]
  所谓“描述”,是指对材料中的核心词作出准确的性质判断。材料中“被需要”很显然需要进行概念界定。行文时要阐明什么是“被需要”,“被需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再过渡到怎么做到“被需要”,关注自身和被他人需要有无矛盾,什么是真正的价值等。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清晰完整的界定,作文才能举纲张目,有理有据。
  对核心词进行判断,同学们可以从事物的性质、特点、功用、与他人关系、行为过程等方面进行界定,以上题为例:
  “被需要”是一种得到他人肯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性质角度)
  “被需要”能够帮助他人,弥补他人不足,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功用角度)
  “被需要”是自我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心态。(与他人关系角度)
  真正的“被需要”一定要依靠自身的能力,真诚地帮助他人,以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是哗众取宠,刷存在感。(行为过程角度)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过度的“被需要”心态不可取,会给自身带来困扰和负累,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则可能会造成失落和挫败。关注自身和被他人需要并无矛盾,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和飞跃,本质上是更高层级的“自我需要”。被他人需要的同时不能忽视自身需要,否则他人会将你的付出视作理所应当,与“被需要”初衷相悖。
  行文中只有先对核心词概念进行界定判断,才能更好地提炼观点,使观点更加鲜明,笔墨更加集中,不至于形成“漫谈式”作文,让人不知所云。
   [二、比较]
  所谓“比较”,是指行文中将与核心词概念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作分析比对,以使读者对核心词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上题为例:
  相近概念:“被需要”与“被关注”“被满足”。
  相反概念:“需要”与“被需要”,“被需要”与“被消遣”“被消费”“被拒绝”“被厌弃”。
  在行文中要对这些概念分析和对这些概念甄别,有助于去伪存真,理清本质,使文章说理更加深刻透彻,令人信服。
   [三、联想(或想象)]
  所谓“联想”,是要想到现实生活中体现核心词的事例、现象。“需要”和“被需要”在生活中有无实例?被他人需要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人人都被他人需要会营造怎样的社会风气?一味被他人需要而忽略自身,会有怎样的影响?行文中进行这样的发散思维,进行联想、想象,会使文章内容充实,说理更进一步。
  上海的“海派作文”针对“00后”这代人成长过程中个人需要一路被满足、个性充分张扬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需要”和“被需要”之间的关系。既将关注点落实到每个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上,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色彩,又打开了学生思维,将自身置于他人、群体、社会之中,反思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身需要他人,他人同样需要自己。每一个个体都要关注他人需要,整个社会也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需要。这道作文题让学生更有话说,发挥空间更大,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四、分析]
  所谓“分析”,是指分析材料中核心词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本质、优劣、利弊、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分析原因:从主观上看,人只有“被需要”,才能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从客观上分析,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人被捆绑为命运共同体,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
  揭示本质:人们之所以渴求被他人需要,源于对自身被遗忘、被忽视的担忧。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使个体意识不断增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使得我们渴求被他人需要。
  分析优劣:真正的“被需要”源于自身真正的价值,关爱他人,无私奉献,而不是朋友圈里点个赞,录个抖音视频,聊博一笑,甚至为搏出名出卖底线,无视道德规则。
  行文中如果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以长远的目光看到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会使文章开掘更深刻,见解更独到。
   [五、運用]
  所谓“运用”,是指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如何处理好“自我需要”与“他人需要”的关系?被他人需要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措施使自身更好地被他人需要?
  第一个问题可以用理论来支撑,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到自我实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与“被需要”一脉相承,“被需要”的目的就是实现个人的价值。
  第二个问题可以比较“被需要”与“被消遣”的区别,不能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无聊的谈资。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人,无私奉献自我才是被他人需要的标准。如此第三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这种思考方法有助于加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只有解决现实问题,厘清当下一些错误看法,破立结合,才能使文章更贴地气,更具时效性。
   [六、论辩]
  所谓“论辩”,就是对与核心词相反的概念展开辩证分析,使自身的观点不断得以修正,不强词夺理,不咄咄逼人。对方观点有哪些可取之处,自身观点有哪些不足,不断比对,反复修正,文章说理才更站得住脚。
  如写作本篇作文可以思考以下几点,即渴求他人需要,不可忽视自我需求,过度的“被需要”心态不可取,不可被“被需要”捆绑。
  分析问题时如能多思辨,多质疑,多倾听,多研讨,不盲从,不绝对,既一分为二,又辩证统一,把相关问题想清楚,写清楚,使自己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又何愁作文说理没有深度!
  拿到一个作文题,如果确定写作议论文,找准核心词后,即从“描述”“比较”“联想(想象)”“分析”“运用”“论辩”等写作说理的“六魔方”(不一定六个方面都写到)展开分析说理,文章一定会更深一层,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 / 王先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5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