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高中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1、体育中渗透着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盡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
2、学提升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1)、思想上的教育。
在当前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体育锻炼的严重现象,以致于不少学生形成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体育成绩不及格也能上大学的极端错误做法与想法。从而使得更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课的兴趣更不高,积极性更差,体育课上与不上都是一样的错误思想,还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失去锻炼身体的意识。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着重转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机会,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体育锻炼在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养成自觉的积极的锻炼身体的兴趣。
(2)、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差别与个性化发展。
由于遗传,环境,生理发育,身体素质等个方面的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的内容、练习的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跳高教学中,体质较好的学生,跳高技术掌握快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兴趣,但相反那些体质较差的学生,怕苦怕累的学生,怕被学生取笑的学生,怕被教师个别指导的学生,总是站在一旁观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对技术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时:对体质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的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练习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要讽刺挖苦,而是及时的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的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课时应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做到以游戏样式学习为主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尽量做到分解,使其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要求,让学生尽快掌握,然后逐步提高,只有学生快速、高质量地掌握所学技术后,才有可能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4.改革教学方法
(1)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兴趣能促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用激情的语言、积极地态度、师生共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感染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运动,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密切注意性别、体质的差异分层教学,运用激励、赞许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苦学为乐学,推动学生更加自觉努力地学习。
(2)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同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变主宰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表现其才能,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感情充沛,利用体势语言、艺术化语言感染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擅长训练,上课时采用游戏、竞赛、丰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增长才干。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的统一起来,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丽萍.浅谈女生体育学习动机兴趣的研究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158-158
[2] 李达伟.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26):118-119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6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