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型解堵降粘技术在锦8块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稠油开采中后期,油稠、地层压力低,地下含水高,常规的降粘助排剂效果不理想,研制了新型高效稠油助产添加剂,该剂由多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固体气源药剂、复合催化剂等组成。具有较好的稠油降粘性能及解堵效果,能够迅速补充地层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该稠油添加剂的助产效率。适用常规稠油开采及特稠油注汽开采。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降粘;延长检泵周期
  概述
  目前,锦州油田稠油开采均到高轮次、低效开采阶段。蒸汽吞吐吞吐效果越来越差,开采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已经严重制约油田的长期发展。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造成蒸汽吞吐效果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有:注汽前沿热/冷伤害,近井地带重质成分滞留、吸附,乳液堵塞伤害,水敏伤害,地层盐敏伤害。
  新型解堵降粘技术是从分析蒸汽吞吐过程中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原因、伤害类型及伤害程度的基础上,同时又满足储层配伍性要求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蒸汽吞吐井高效冷采复产剂。主要目的是解除多轮注汽过程中对储层造成的各种伤害,并借助新的自生气工艺,提高地层能量、降低原油粘度、恢复高轮次低效吞吐井产能,延长周期时间,提高有效开采轮次。
  技术原理
  新型解堵降粘技术是通过对稠油高轮次吞吐阶段油层伤害原因、类型、程度分析,得出造成高轮次吞吐井产能下降快、吞吐效果差、投入产出比低的根本原因。利用稠油降粘技术、低温自生气增能技术、综合解堵技术达到解除高轮次吞吐阶段油层各种伤害,充分挖潜低渗透层产能、迅速补充地层能量,大幅度提高回采水率、降低稠油粘度,减小稠油流动阻力,最大限度采出地层流体,提高吞吐效果,增加经济开采轮次,实现稠油高轮次吞吐阶段增产目的。
  工艺上首先向油层注入A液(含固体气源、活性剂、助排剂等),先注入的A液优先进入高渗(亏空)层,其次注入B液(含有复合催化剂、稠油降粘剂、低碳酸解堵剂、转向剂、渗透分散剂等),B液在高渗(亏空)层中与A液接触立即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CO2气体,使得反应空间压力迅速升高,阻碍后续流体的进入,增加油层能量同时起到较好的暂堵效果,使大量的B液更好地进入“目的层”、“伤害部位”,最大限度地解除油层伤害,恢复油井产能。同时,降粘剂对低渗透层稠油、滞留吸附的重质油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大幅度减小油水混合物流动阻力,从而采出低渗透层流体(油水混合物)。上述反应在气体产生过程中,由于气体的“胀”、“穿”、“渗”等作用,诱发非动用油藏,促进油层流体连通;易溶于油层原油的混合气体,使原油膨胀,粘度降低。此外,反应过程中产生一种防乳破乳表面活性剂,可以防止液锁、水锁、乳液伤害,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使亲油变为亲水,能有效地剥离岩石表面的油膜,大幅度降低地层流体流动阻力。
  施工工艺
  1、利用原生产管柱或注汽管柱注入A剂,使A剂优先进入高渗层
  2、注入B剂。B剂在高渗(亏空)层中与大量的A剂接触立即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使得反应空间压力迅速升高,阻碍后续流体的进入,起到较好的暂堵效果,使下一环节注入的药剂更好地进入“目的”层
  3、注入扩散转向型冷采复产剂。目的是清洗地层,使岩石呈水润湿,同时使已经乳化的乳液进一步乳化,形成微乳液,从而解除注汽井乳液堵塞
  4、注入溶蚀型冷采复产剂。目的是溶解沥青质、胶质、蜡等有机质,降低原油粘度,进一步清洗地层,使酸液与地层岩石充分接触溶蚀岩石骨架,提高地层渗透率,解除注汽井热/冷伤害
  5、注入稳定处理、增能型冷采复产剂。目的是增加地层能量,处理地层,稳定地层粘土矿物,解除地层水敏、盐敏伤害
  6、关井反应48小时开井投产。
  现场应用
  锦8-36-293井,措施前日产油3.6t,日产液12m3、含水70%。措施后日产油4.7t,日产液13.5m3,含水68%。日增油1.1t,累计增油175t。措施见到一定效果。
  结论
  通過分析现场试验效果,结合该技术的特点,认为新型稠油降粘技术对于解除注汽过程中对地层造成的各种伤害、提高地层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延长周期时间具有较好效果。
  新型稠油降粘技术适用范围广,对于常规稠油冷采、注汽无效井及注汽前注入都能提高油井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争光. 稠油降粘开采方法研究 [J]. 科技资讯. 2009(02)
  [2]陈玉祥,王霞,潘成松,刘多荣. 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3]孟科全,唐晓东,邹雯炆,崔盈贤. 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J]. 天然气与石油. 2009(03)
  [4]吴旭,乔英杰,王世虎,孙克己,徐晓慧,孙晋红,王金本. 新型聚合物降粘剂稠油降粘效果的研究 [J]. 应用化工. 2009(08)
  作者简介:薛明,1980年出生,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现从事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5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