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CT与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CT与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CT与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施以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对比及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成像在Ⅰ级和0级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的病变检出率(P<0.05),磁共振成像及CT成像在Ⅱ级病变的检出率方面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之时,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来进行诊断,或者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结合CT,以便提升诊断疾病的准确率。
  关键词:CT;磁共振成像;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是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一种,其在临床上多有出现,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侵犯患者的骶髂关节,并导致脊柱的纤维化及强直化[1]。强直性脊柱炎存在隐匿性,且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患病早期会出现消瘦、乏力以及厌食等一系列症状,但是该种症状不具备典型性,因此往往被病人所忽视而导致病情的延误,进而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2]。所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讲,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在疾病发生之初便及时确诊,是极为重要的问题。现如今,检查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通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有的影像学检查当中,又以CT与磁共振成像最为常见,为了分析及对比CT与磁共振成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择了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所有患者都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指南》所记载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查,所得结果皆为阳性。排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其他外周性关节炎、类风湿疾病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患者。
  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16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4.8)岁。患者病程在三个月至三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4.9±4.6)个月。此外,0级患者有4例,Ⅰ级23例;Ⅱ级13例。
  1.2方法
  1.2.1CT检查
  采用美国GE公司128排螺旋CT进行扫描,准直为0.6mm,矩阵为512×512,螺距为1.0。具体的扫描区域为:自患者的髂棘水平扫描至患者的股骨小转子,及后以软组织算法、骨算法轴位以及斜冠状位多平面进行观察。在检查的整个过程当中都要适当的调整窗位及窗宽。
  1.2.2磁共振成像检查
  采用美国GE公司3.0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矩阵为256×256,多通道相控阵线圈,扫描的区域与上者相同。
  SET1WI:TE在12s至15s之间,TR为550ms至650ms之间;
  FST1WI:TE为10s至12s,TR为550ms至600ms,针对平扫可疑活动性病变加以静态增强扫描;
  FSET2WI:TE为90s至100s,层数为20,层厚为5mm,层距为1mm,梯度回波(GRE)3DFLASH序列TR为4050ms至5000ms,翻转角为30,TE为9s至12s,TR为45ms至50ms。
  1.3观察指标
  分析及对比CT与磁共振成像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级的诊断情况,以及患者病变关节的扫描情况。
  强直性脊柱炎的具体分级标准为:如果患者关节没有出现改变则为0级;如果幻椅患者关节已有侵蚀或者硬化的存在,则为Ⅰ级;如果患者关节存在明显的硬化及侵蚀,兼关节的腔隙没有明显的改变,则为Ⅱ级;如果患者的关节有明显的硬化及侵蚀,兼关节腔隙有明显改变,则为Ⅲ级;如果患者的关节变形严重,兼全部关节或者大部分关节为强直状态,则为Ⅳ级。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4.0这一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工作,其中,计数资料通过%表示,进行X2检验,如果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变分级的检出情况大致如下:磁共振成像在Ⅰ级和0级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的病变检出率(P<0.05),磁共振成像及CT成像在Ⅱ级病变的检出率方面则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现如今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尚无确切定论,且早期的患者也没有较为显著的临床表现,随着该病程度的不断加深,患者软骨下组织以及关节软骨等会发生一定变化,最终,患者的关节被不同程度的损坏[3]。强直性脊柱炎病残率较高且病程很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治疗该病的关键。而CT与磁共振成像为现如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方式,其中,CT主要是根据患者对于X射线的透过率及吸收率的不同而获得数据,并将数据转变成立体图像或者断面图像,其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现出密度很高的骨组织图像,而磁共振成像则主要是通过磁共振现象来获取电磁信号,进而重新构建出人体的信息,其对于肌肉、关节软骨、脂肪、肌腱以及筋膜等软组织存在较为清晰的分辨率。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在Ⅰ级和0级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的病变检出率(P<0.05),磁共振成像及CT成像在Ⅱ级病变的检出率方面则无显著差异(P>0.05),此表明磁共振成像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分级方面,显著强于CT,所以,在诊断早期的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之时,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来进行诊断,或者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结合CT,以便提升诊断疾病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蔡长寿,冯丰坔,邱波,等.CT 和 MRI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 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6):1132- 1135
  [2]王保奇. 对比 X 线、CT 和 MRI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關节病变 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3):30- 31.
  [3]周春山,黄燕.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1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7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