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商贸流通业再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与面板分位数经验回归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再发展的影响。通过固定效应下的静态均值回归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都为商贸流通业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动态性质下面板分位数回归的估计结果发现,产业升级只在商贸流通业规模较小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对商贸流通业的推动作用更显著,而当商贸流通业规模变大且处于中后期发展阶段时,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相较于产业升级更具优势。本文得出的启示是商贸流通业不仅要通过自身产业发力去推动产业升级,而且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与规模适时引进相关技术来与产业升级浪潮接轨,从而实现自身产业的再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   面板分位数回归
  随着供给侧的改革,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极大压缩了商品流通的时空距离,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尤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服务业发展催生的线上交易的出现,为商贸流通业从微观与宏观上的进一步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现实条件(钱明珠,2017)。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使得消费者个性化的交易与产品需求不断提高,生产者定制式的产品供给与精准营销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观念革新、战略调整、结构优化和产销模式转型亟需商贸流通业抓住这一重要变革机遇并使行业效率持续提升(丁俊发,2013),因此作为生产与消费重要联结纽带的商贸流通业,如何基于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现实发展条件进行抉择,并乘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之风继续发扬壮大,到了再发展与再决断的重要时刻。
  从已有文献研究来看,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单向作用的研究。俞静和单涛(2018)利用中国199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面板PVAR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商贸流通业转型发展的格兰杰原因。高峰(2018)利用中国1997-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面板PVAR模型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不仅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而且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相互存在“倒U”形关系。侯志杰(2018)研究了互联网技术与商贸流通业融合下的产业升级作用,认为商贸流通业促进了产业升级,而且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使得促进效应更为显著。于桂宾(2017)聚焦于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商贸流通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制造业的成本,促进制造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制造业运行效率,最终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白银(2017)则从商贸流通业集聚视角探究了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对区域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认为合理的商贸流通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区域供应链网络的形成,并最终带来区域产业的升级。夏伟华(2017)基于2009-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得出商贸流通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程度,而且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对邻接地区产生显著作用。张得银(2015)基于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流通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认为流通发展对区域结构升级驱动作用显著,其中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驱动作用最为突出。孙畅(2008)则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增长模型对1992-2004年间的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业的增长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要素驱动仍然是商贸流通业的增长主要方式,技术进步贡献甚微,商贸流通业粗放增长的问题依然突出。
  综上,可以发现既有研究对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结论,但是已有研究从逆向角度探究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影响以及考虑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综合作用下,商贸流通业再发展如何抉择的问题探究还略显不足。这既体现在研究视角上,从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角度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缺乏;也体现在研究方法上,从非线性数据上动态考量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实证方法稀缺。因此,区别于上述文献,本文主要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再发展的关系视角出发,使用更能反映数据全貌,不易受极端值影响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商贸流通业如何利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进行更好、更快的转型再发展得出更为稳健的结论与启示。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面板分位数模型的构建
  面板分位数回归是一种基于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分布来拟合自变量X的值拓展回归法,其回归系数表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在指定分位点的边际效应,能够完整反映被解释变量的条件分布特征,尤其是对分布函数局部信息的刻画,能够有效避免基于平均影响的片面判断,因此分位数回归成为研究数据集合中不同位置数据点的分布特征,探索其差异化影响效果的最佳方法。综上,本文以面板分位数回归为基础,创建实证模型,具体形式为:
  yit=α0+α1patentit+α2levelit+α3gdpit+α4govit+α5roadit+α6eduit+εit                                                                           (1)
  其中,i和t分別表示省际截面(香港、澳门和台湾因数据缺失未做考虑)与时间维度(2004-2016年),α0为个体效应,εit表示误差项。为避免异方差影响,对模型两边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进一步得到模型:   lnyit=α0+α1lnpatentit+α2lnlevelit+α3lngdpit+α4lngovit+α5lnroadit+α6lneduit+εit                                                                                        (2)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表示商贸流通业再发展,patent与level是核心解释变量分别表示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gdp、gov、road是控制变量分别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支持以及地区基础交通建设水平。α1、α2、α3、α4、α5、α6分别表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支持、地区基础交通建设水平以及地方人力资源储蓄程度对商贸流通业再发展起到的边际贡献。
  (二)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再发展(lny)既可以用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这样的绝对指标进行衡量,也可以用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与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等相对指标进行衡量,考虑到商贸流通业的再发展与地方零售业密切相关,同时也为方便数据选取,因此选择2004-2016年经CPI指数平减后的地方零售业销售总额进行衡量。
  核心解释变量。产业升级(lnlevel)表示产业结构的升级程度,考虑到传统的以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对产业升级进行衡量而忽略了第一产业在产业升级中的影响,因此借鉴徐德云(2008)的做法,分别计算地区内各产业所占GDP比重,并按1-3对各大产业进行赋值,最终得到一个综合指数,具体公式为:lnlevel=ln(I1×1+I2×2+I3×3),其中I1、I2和I3分别表示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地方GDP的比重。
  核心解释变量。技术进步(lnpatent)表示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考虑到传统的以专利授权量进行衡量的技术进步只能从产出角度衡量创新水平,可能忽略了从投入角度的创新氛围能力,因此选择地区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
  控制变量。为能使面板分位数回归得出的结论更为稳健,本文主要选取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lngdp)、地方财政支持水平(lngov)、地区基础道路建设水平(lnroad)和地方人力资源储蓄程度(lnedu)作为外生控制变量。其中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主要采用经CPI指数平减后的地方GDP进行衡量;地方财政水平主要采用地方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占地方GDP的比重进行衡量;地区基础道路建设水平采用地方每万平方公里所拥有的铁路里程公里数进行衡量;地方人力资源储蓄程度采用地方每万人中专科与本科人数进行衡量。
  (三)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因数据缺失问题未予考虑),考虑到时间数据的连续性以及面板数据的平衡性,本文将研究样本的时间设定为2004-2016年,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PS(福卡斯特)数据库,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分析
  考虑到所选数据为中国省际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了确保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具有经济意义,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来确定平稳性。通过HT与IPS两种单位根法则检验后发现并不是所有原变量皆为平稳(见表2左侧),因此进一步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发现(见表2右侧),经一阶差分后的变量都在10%显著性水平之内拒绝了单位根存在的零假设,因此可以认为模型中变量都为一阶单整I(1)序列。
  虽然模型变量经一阶差分后都已平稳,但考虑到并未将差分变量放入原方程(见式2),原方程可能存在无经济意义的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采用Kao、Pedroni和Westerlund三种多变量面板协整方法对变量间的长期经济关系以及模型设定的可行性进行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检验结果可以发现,虽然以Westerlund为原则的协整检验值未能拒绝原假设,但是以Kao和Pedroni为协整原则的Dickey-Fuller、Philips-Person以及ADF值都显著拒绝了不存在协整的原假设,而这就表明模型变量虽然是一阶协整,但是变量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经济关系,因此模型的建立具有经济含义,模型(见式2)不需要进行改动。
  (二)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
  表4给出了固定效应下均值回归以及不同分位下面板分位数回归的估计结果。从核心变量总体的系数符号方向可以发现,无论是产业升级,亦或是技术进步,其对商贸流通业的再发展都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效果,且其中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要大于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但是结合动态系数图(见图1)以及不同分位下技术进步(lnpatent)和产业升级(lnlevel)的系数比较可以发现,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业的推动作用存在阶段性差异。当变量分布处于0.5分位之前,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且低于均值回归水平,远落后于产业升级的推动效果;而当变量处于0.5分位之后,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作用地位发生了反转,产业升级的推动效果不再显著,相比之下技术进步的作用却在逐步增强,并超过了均值回归水平,这说明在商贸流通業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产业升级带来的产品供给多样性以及消费需求的排他性是商贸流通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而伴随商贸流通业继续发展,技术进步的滞后回报效果逐渐凸显,技术创新推动的产品与服务创新更加迎合了消费者的多元消费需求,从而技术进步逐渐超过产业升级的推动效果,并成为中后期阶段商贸流通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   从控制变量的总体均值回归以及差异分位下的面板分位数回归估计可以发现,虽然大多数控制变量总体系数都表现为对地方商贸流通业再发展的正向促进,但唯一例外的是地方政府支持(lngov)呈现出了强烈负向作用(地方政府支持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会使地方商贸流通业下降0.352个百分点)。进一步结合动态系数图以及分位数回归结果比较深究可以发现,在商贸流通业发展初期阶段(0.1、0.25分位下),地方政府支持(lngov)對商贸流通业具有并不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伴随商贸流通业规模的增加(这里体现为分位数的增长),地方政府支持的推动效果逐渐消失,并演化为逆向抑制态势,这也间接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化建设逐渐完善以及供给侧改革逐渐推行的现当今,市场才是决定经济活力的关键,而政府支持只是一种监督与鞭策力量,其并不能完全代替市场因素进而支持商贸流通业在长期稳固发展。对于其他控制变量,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地方经济发展水平(lngdp)都呈现出稳定的支持作用,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商贸流通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从地方人力资源储蓄程度(lnedu)以及地方基础道路建设水平(lnroad)的分位数系数观察来看,二者的推动作用都随着商贸流通业规模增加而逐渐增加,考虑到当前创新对人才的需要以及产业链下游物流运输需求日益增高现状,这表明对人才把握水平的高低以及地方道路基础建设程度的多少将会是下阶段商贸流通业再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结论与启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浪潮之下,商贸流通业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推动自身再发展一直是社会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单位根分析、面板协整分析以及面板分位数经验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再发展的影响,此外还通过动态系数趋势变化图模拟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不同阶段商贸流通业再发展的贡献趋势。通过静态均值回归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都为商贸流通业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动态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发现,产业升级在商贸流通业规模较小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作用更显著,而当商贸流通业规模变大且处于中后期发展阶段时,技术进步的作用相较于产业升级更加明显;此外,经验实证研究还表明2004-2016年地方政府支持不仅没有促进,反而抑制了地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而地方道路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地方人力资源的储蓄培养将会为商贸流通业的再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量。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之下,商贸流通业不仅要通过自身产业发力去推动产业升级,而且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与规模适时的引进相关技术来与产业升级浪潮接轨,在降低自身经营成本的同时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攀升,推动自身产业的再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明珠.创新驱动视角下产业链整合与现代流通业升级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
  2. 丁俊发.流通创新驱动的十大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2)
  3. 俞静,单涛.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8(17)
  4. 高峰.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
  5. 侯志杰.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基于2003-2015年的经验数据[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
  6. 于桂宾.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21)
  7. 白银.区域产业升级中的商贸流通业集聚积极作用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
  8. 夏伟华.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9)
  9. 张得银.流通驱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微观机理—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12)
  10. 孙畅.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7)
  11. 徐德云.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8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