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之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相關机械理论知识和专业学习方法、加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该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授课教师应结合新时代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模式;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06-02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机械基础课程是工科专业机械类和机电类各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涉及面非常大,有“机械传动”“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动”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相关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近几年来中职学校学生所具有的实际特点进行简单探索。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满堂灌”式教学
   即人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习活动过程,教师“自我陶醉”式的讲解缺乏应有的活力。或有些教师拿着教材照本宣读,就算有些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只不过是把原来应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直接搬到了投影屏幕上而已,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但没有实质性变化。
   (二)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教学目标,理论学习与实践知识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一个章节的内容学习结束后,学生仍然分辨不出哪些才是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最有用的知识点,更不明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哪些知识点是可以真正用得到的。比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各种机械机构及其工作原理,所以学习过程中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学生对专业基础学习缺乏兴趣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在学习中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而这些恰恰是中职学生普遍缺乏的,大多数中职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消极态度。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很难见到学生活跃的学习气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相反,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改进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拿着教材照本宣读,那么学生立马就会感觉这是一堂毫无生趣的课。下一刻的他们不是选择睡觉就是玩手机,或思想“开小差”。教师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所讲授的课程,第一堂课就要想办法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如果教师想办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平时见到的实物相关联,从而产生互动效应,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觉到所要学的新知识其实自己以前就已经“接触”过,消除学习者与新知识之间的“隔阂”,从而拉近与新知识点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新知识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例如,在讲解“轮系”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当讲到轮系的传动比的变化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平时上学或回家乘坐公交车时经常可以看到司机师傅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随着拨杆位置的不断变化,为什么汽车行驶的速度会时快时慢?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因为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一般男生较多,他们对汽车的兴趣比较大,所以讨论过程会比较激烈。然后让各小组推荐出学生代表来各自陈述本小组分析、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再通过归纳总结后告诉学生:司机拨动拨杆实际上是通过拨叉在调整汽车变速箱里滑移齿轮的位置,从而改变轮系的传动比、改变汽车行驶的速度。经过这样的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学习过程,课堂上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强师生互动环节,尝试采用“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机械缺乏感性的认识,与机械接触的不是很多,有些学生对机械甚至是一无所知。而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可以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但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更愿意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可以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或自创条件进行“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章节的内容时,教学内容相对较抽象,中职学生一般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前让他们准备一些长度不一的硬纸板,再让他们用螺栓螺母将准备好的硬纸板组装成简易的铰链四杆机构,然后针对课本上的铰链四杆机构的不同类型以及运动原理,让学生用自己组装的四杆机构进行探索性学习,通过演示、观察、讨论和分析。最后,各组代表将各组的分析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选择不同长度的杆件作为机架时,四杆机构所形成的具体类型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通过相互学习和知识分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一起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取不同构件为机架时的铰链四杆机构形成的三种基本类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和演示分享,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缝纫机的踏板机构,在踩踏的过程中,有时出现卡住的现象来引出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这个知识点。然后进一步以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转动手轮来让缝纫机踏板机构顺利通过“死点”位置的方式引出后面所要学到的知识点——机构顺利通过“死点”位置的方法,从而使机构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这样可以使后面要学习的知识点与正在学习的知识点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涉及許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如果这时我们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就会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观、生动、形象地演示,会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的!
   1.利用模型教学增强直观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对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极少,有些学生连螺钉都未曾接触过,所以对教师只借助黑板来讲解知识点是难以接受的,会对学习内容中出现的一些运动形式和工作原理理解不透。所以对新的章节的学习,应以模型导入较好。如齿轮、轴、凸轮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蜗杆传动、齿轮齿条传动等,首先通过形象逼真的模型演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感性认识就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可以更直观地进行后期教学。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生动性
   专业基础课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听得时间长了会有困倦感,并且很多学习内容只靠理论讲解是不容易讲清楚的,若是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动画演示,能有效帮助学生做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加学习的生动性,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液压传动”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利用Flash动画演示就可以直接反映出液压回路中液压油的通断、换向阀的换向以及各种液压泵的吸油、压油过程,这样就更直观地演示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该课程中难以讲授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学起来。
   在进行“其他常用机构”章节内容中“间歇机构”部分的知识学习时,对“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工作过程讲解中,教师很难用语言去讲清楚其中的知识点,如果观看Flash动画,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两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的一个动画演示效果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四)取长补短,实行集体备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机械基础课程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每个教师上课时均有自己的方法和特色,这时团队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效果最好,而年轻教师的思想超前,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可以提供更新颖的教学形式,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一起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劣选取,课件的共同制作等,最后大家一起共享研究成果,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
   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车间及实训设备,做好相应的实践教学。另外,尽可能组织学生到有关工厂进行参观或进行现场教学,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拆装简单的机械,以获得更多的实际认知,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能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如轴承、齿轮轴、键、变速箱等,通过拆装来直接了解这些零件的特点和安装要求,最后让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再做好学习评价及总结归纳,这样,这一部分难懂的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能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或将来的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做到开心学习,主动学习,使中职生能真正学到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杨胜卫.《机械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4).
   [2]徐爱芸.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J].吉林教育,2010(1).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