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英汉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当中,长句的翻译始终都是一个难点。对译者来说,长句的翻译是翻译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中英文语言的差异,英语中的长句是很多的。为了翻译好英语长句,译者需要掌握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本文以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为例,分析英语长句的特点,翻译的难点以及翻译的方法及策略选择,旨在为译者更好地翻译英语中的长句提供一定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英语长句   翻译难点   翻译方法   奥巴马   复旦大学演讲
  一、英语长句的定义和特点
   (一)英语长句的定义
   事实上,在目前对英语长句的研究中,并没有对英语长句有明确定义。教授孙万彪,王恩铭曾经在他们编写的《高级翻译教程中》指出,所谓的长句,就是指语法结构比较復杂、从句和修饰成分比较多、包含的内容层次在一个以上的句子。在英语当中,通常超过20个单词的句子就可以视为长句,长句一般是并列句或者复杂句,同时会有一些复杂的单词。因此,在交替传译当中,通常超过20个单词的句子我们就视为长句,需要根据长句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来翻译。
   (二)英语长句的特点
   首先,英语长句中通常并列成分多,有时候在一个英语长句当中,会有几个并列主语、并列谓语、并列定语以及并列状语等,这是符合英语语法习惯的。但是多个并列结构的出现通常会使得句子更复杂,译者翻译的难度大大加大。
   其次,英语长句中通常逻辑层次多。在英语长句中,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逻辑性,通常会运用涉及到多种逻辑关系的复合句、从句及限定词等。其中从句可能会包括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以及同位语从句等。这就加大了长句的理解难度,句子的逻辑越复杂,译者翻译的难度就越大。
   最后,英语长句的又一特点是附加的成分通常比较多。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英语长句中会有很多附加成分。比如插入语成分、定语成分等,这些附加成分使得句子的理解难度加大,毕竟,中英文的说话习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中文中更习惯用短句,而英文中的长句明显更多一些。
   二、英语长句翻译的难点
   接下来将详细剖析英语中长句的翻译难点。长句由于并列成分多、逻辑更复杂以及附加成分多的特点,使得其翻译难度加大。总体来说,英语长句的翻译主要有一下几个难点:
   (一)理清楚逻辑关系难度大。
   我们都知道,中文重意合,英文重形合。英文是重视形式化和逻辑化的语言,语法比较严谨,动词通常是句子的核心部分。与之相对的是,中文是更注重意合的语言,中英文语言特点的不同使得译者在翻译时要及时转换。因此,搞清楚英文长句的逻辑关系是做好长句翻译的重要方面。例如,在一些长句中经常会有有多个“that”,同时还有插入语等成分,因而理清楚该长句中的逻辑关系和并列关系是译好这个长句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
   (二)文化背景和事件的知识储备要求高。
   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无疑是才华横溢,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他的演讲中往往会有很多涉及到美国文化以及历史事件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长句的使用,往往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或者文化背景的概述。这样与历史及文化息息相关的长句不仅对译者的记忆力有很大的要求,更是对译者的知识储备的检验。因此我们经常会说,译者是两种文化的传输者,只有扎实的双语水平是不够的,对两种语言的文化的背景和历史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当中,他曾提到过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美国和中国的建国历史等,如果对这些事件并不了解,是很难做好长句翻译的。因此,在英汉口译当中,长句的翻译的另一大难点是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包括中西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背景,对译者的知识储备具有很高的要求。
   (三)反应时间短且信息量大。
   在英汉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当中,当源语言者说完自己的话之后,译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将信息完整地翻译出来。英文的长句信息量大,一句话当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从句、并列句等复杂结构。译者需要在别人说完之后的几秒钟之内做出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漏译和错译的情况。
   译者需要在短时间内翻译出多个并列短语或信息,故而将大量的信息完整、准确地翻译出来成为非常大的一个难点。因此在英汉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当中,长句由于信息量大,留给译者的反应时间短,使得翻译的难度加大。
   三、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以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为例
   长句的翻译对译者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策略和方法。以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为例,译者在翻译长句时,主要运用了以下几个翻译方法:
   (一)顺句驱动法
   这一方法可以说是长句口译当中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当英语长句是按照逻辑顺序或者时间顺序时,译者在翻译时顺句驱动法则是最佳的选择。顺句驱动法,又称为“顺译法”,顾名思义,是指译者为了完整翻译句子含义,跟上发言者的语速,争取不遗漏信息而按照英文句子本来的语序一点点翻译成中文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使得译员紧跟发言人的脚步,合理进行断句,不必对原文的语序进行过多的调整,从而减少了译者的记忆负担。顺句驱动能有效解决译者由于句子过长而停顿的问题。译者只需要按照源语的顺序,将长句子分割成几个意群,译成目标语,不需要停顿下来重新思考句子的逻辑和语序问题。这样一来,译文不仅完整,同时节省了时间,减少了译员的负担。
   例1:
  “What I'd like to do is to make some opening comments, and then what I'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doing is taking questions, not only from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audience, but also we've received questions online, which will be asked by some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here in the audience, as well as by Ambassador Huntsman.”    分析:在这个长句中,有三个定语从句,分别是who、which和who,没有经验的译员看到时可能会觉得有些蒙,但好在每个定语部分只有5-9个词。译员根据顺句驱动策略,将这句话译为“我今天准备这样,先做一个开场白,我真正希望做的是回答在座的问题,不但回答在座的学生问题,同时还可以从网上得到一些问题,由在座的一些学生和洪博培大使代为提问。”这样子的翻译跟原文的语序是相对应的,同时又具有逻辑性。
   (二)分译法
   分译法也叫拆分法,指的是有时候在翻译长句子时,会根据句子意思把长句子拆分成几个短句子来翻译。这是因为,英语是一种重视形合的语言,为了连接句子会经常用到各种连接词、介词、连词和关系词,所以往往句子看起来形式结构比较复杂。但是汉语是一种重视意合的语言,因此当英语当中的长句子的不同部分代表了事情的不同的方面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将长句子拆分成几个短句子,这样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有利于汉语听众对句子的理解。同时,当英语句子非常长,同时涉及比较多的复杂词汇时,译员会发现很难用一句话将整个句子翻译出来。这个时候分译法就是首选,毕竟,将长句子拆分成几个短句子,再翻译成连贯的几句话,这样会降低整句话的翻译难度,同时更符合听众的理解水平。
   例2:
  “We have seen what is possible when we build upon our mutual interests, and engage on the basis of mutual respect.”
   分析:这句话被译为“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以互利共赢、相互尊重为基础,双方就能有所成就”。我们可以看到,原句当中的英文是一句话,但是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译者对句子进行了拆分,既翻译出了两个四字短语“互利共赢、相互尊重”,同时将原句拆分成了三个短句子,简化了原文,也使得中文译文更符合听众的思维。
   (三)逆译法
   在英语当中,通常习惯于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句子开头阐述,将解释的内容放在句子后面。而在汉语当中恰恰相反,中国人说话习惯于前面铺垫很多,到句子最后才说到重点。逆译法,顾名思义,就是译员在翻译时,根据“英文的重点一般放在句子前面,而中文习惯于重点后置”这一特点,产生和原文语序相反的译文,使得译文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更易于中国人接受。
   例3: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countries has accompanied a period of positive change.”
   分析:在这句话当中,“It is no coincidence”是这句话的想要表达的中心内容,that后面的从句是解释说明前面的内容。但是在翻译成汉语时,译者将其译为“我们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并不是偶然的。”译文的重点在后半句:“……并不是偶然的。”这就是典型的倒译法。倒译法是基于中英文语言习惯的不同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在英译中的实践中是很重要的一种翻译方法。
   (四)重组法
   重组法,就是对原文句子结构和语序重新进行调整,重组后再进行翻译,使得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当原文的长句子比较混乱,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分明的情况。在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当中,在讲述到一些美国的历史背景和有意义的事件的时候,由于演讲人讲述的内容没有太多的逻辑性,使得译者在听完之后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个时候译者需要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对原句子进行重组翻译,使得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例4:
  “For instance, Americans will never forget the hospitality shown to our pilots who were shot down over your soil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cared for by Chinese civilians who risked all that they had by doing so.”
   分析:该句子成分比较复杂,涉及到两个定语从句,重点不够突出。因此译者在处理该句子时,采用了重组法,将句子译为“比如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在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当地人民对他们的款待,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保护着他们。”重组后的译文将原句子的被动语态翻译成了主动语态,使得译文意思明确,重点也突出。
   四、结语
   在英汉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当中,长句的翻译始终是一个难点。我们根据长句的特点,在掌握中英文语言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英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多加了解,探索出了多種翻译长句的方法。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译者在翻译长句时用到了顺译法、分译法、逆译法和重组法等,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译者提供更多的翻译建议和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阮敏.交替传译中英语长难句的翻译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8.
  [2]陈晓舟.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英语长句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乔明慧.英汉同传中英语长句的翻译问题及应对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8.
  [4]王晓杭.浅析英汉同声传译中的长句处理[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5]李冰.英汉同传中英语长句的顺译技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
  [6]杨月莹.英汉同传长句断句技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
  [7]高欣.英汉交替传译中长句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6.
  [8]赵宋文.浅析英汉交替传译中英语长句译法[J].时代教育,2014,(07):49.
  [9]新华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DB/OL].新华网,2009-11-16.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9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