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个性化创新教育方面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上所思,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善也。”所谓“教育”,即教书育人,教很简单,但是这个育才真的是最难的地方,如何做好育人,是身为教师应该严肃思考的问题,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育的重点就在于创新精神,如何通过教来让学生具备创新的精神,是艺术设计的“育”。因此教师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方式方法,单调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今的需要,应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启发他们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艺术设计 个性化 创新教育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研究规划课题:《艺术设计专业互联网教学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为JJKH
  20181373SK。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96-01
  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精神这方面较其他专业的学生已经有着明显的优势了。因为学习艺术的学生生来就是带着灵性与天分的,这类人群他们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自由、思想活跃,在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优于常人。
  “创新精神”是通过让学生尝试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与难点,然后再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在这样一种过程方式中学习到的精神与经验。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创新一直都是被忽视的。这是由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以及几千年以来的社会形态导致的,中国古代得教育制度对于创新精神是起着束缚作用的,再加上一些“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等愚昧的教育思想,导致中国的教育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将已有的成功经验告诉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去操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在一味地模仿,虽然也能得到结论,但往往很难跳出固有的模式,没有通过学习一样东西而得到自己的思考和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精神应该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信息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进而进行发明创造,具有突破传统的革新意识、智慧、信心、韧劲毅力和胆量。
  下面我们就来从几个角度阐述如何运用互联网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授课中实现个性化创新教育。
  一、教育注重实践,通过实践的过程带动学生创新意识
  设计类专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课堂的教学固然是学习基础知识、打下扎实基础的地方,但是在校期间如果只是纯理论的学习是呆板的,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在学生大一大二期间教授理论知识,在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让学生进入学校设立的工作室中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工作室提供自由的场地和设备给学生与教师,同时又具备艺术产业公司的特征,让学生与老师自由发挥艺术创造,不过要控制每个实践指导教师所带学生的数量,这样才能保证指导效果。定期的,我们还可以组织学校各个专业工作室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设立工作室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参加互联网中的创新项目,在参与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创新精神。
  二、利用学校资源,鼓励学生创新,让创新成为一种校园风气
  学校可以开发创新课程,将创新教育作为必修课,增加学分;设立创新奖学金等鼓励学生创新;定期开展设计、学术理论竞赛,并对获得创新成果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和表彰;举办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展;鼓励教师多立项有关互联网教学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课题;这些都对推广创新风气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隐性课程是美国学者杰克森在1966年正式提出来的。它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这种隐性课程可使学校涌现一大批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
  三、互联网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的书籍报刊信息相比,网络信息量具大,且门类清晰,只要搜索就可以看到相关的全部信息,简便、针对性强。互联网中也有丰富的教师备课材料,教学活动消息等,对教师的教育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教学没有时间和距离上的限制,学习更自由灵活,且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限制,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面。很多在面对面时问不出口的问题,在网络教学的交流中,学生更能够畅所欲言。所以这样网络教学的沟通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求知欲,在畅所欲言中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开拓创新精神。
  互联网系统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帮助巨大,便捷了学校的德育管理。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推动作用。
  总结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者,就是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方式和观念,响应国家与社会的需求,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也立于不败之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坚持实践互联网教学与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苗凌童(1988.4-),女,山東汶上县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讲师,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工业产品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1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