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类专业中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针对现代人才输出的发展趋势,传统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需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该文论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总结了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为提高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4-0139-0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前景广的现代生物技术,同时它作为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手段之一,也是农业类学生的必修课程[1]。目前,随着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着《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期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的接轨。
  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满足人才输出的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作为新兴的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中,其中无毒苗培养、离体快速繁殖、生物种业、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等是应用最多和最有成效的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毕业生普遍存在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操作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亟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植物组织培养》作为其他生物学科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引入,大幅度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过程中存在对于多媒体太过依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和全局内容的综合理解,逐渐偏离了教学手段创新的初衷。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使得学生得到的信息相对落后,实用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关注内容的讲授,很少关心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下降,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1.3 实践教学匮乏 学生对组织培养内容理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学过程中若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直接加大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理解的难度。实践过程中,由老师安排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流程,准备实验材料,学生“照葫芦画瓢”也可以完成实验操作,但培养不了学生对实验的思考能力。
  1.4 考核制度不健全 考核制度是检验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考核的方式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存在临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现象,不利于综合反映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为了改变“填鸭式”地接受知识的现状,要结合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内容,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树立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理念[2]。教学内容上分成3个模块,包括概论、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和技术应用。教学上采用由浅入深、层层相扣的模式,逐步解锁新知识新理论。首先,由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带入学生对组织培养的认知,通过其发展历程以及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组织培养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所提供的机遇。其次,教师讲授组培需要的仪器设备,并配备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仪器设备的图片,包括超净台、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锅、枪型镊子、解剖刀、光照培养室等,在掌握各个仪器设备功能的基础上,还需重点理解每个仪器设备工作的原理,以期更好地使用这些仪器。在操作技术上,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的方法,提前将操作流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对实践操作有个直观的认知。最后,组培的应用,可以将其内容绘制成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的内容,逐渐讲解各个要点,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讨论本章节对组培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种类、激素的含量等,即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回顾到课程内容上来。通过分析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能力和思辨能力。采用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实验思路以及流程,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整体认识[3]。如胡萝卜组织培养,教师只提供实验内容,课后由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實验原理、实验用具、实验步骤等,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开展各自的实验,教师从旁协助,并根据学生的操作实例纠正操作误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度。实验内容要和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防止出现游离出教学内容的现象。每个章节都配备相应的实验内容,而且课程安排上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间隔开,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度。教师在安排实验内容上,要鼓励学生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根据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实验结果进行点评,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2.3 改革考核体系 对组培课程的考核,可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各占50%的制度。理论课考核评分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30%,考勤占20%。期末试卷内容综合各位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比近3年试题,防止重复试题的出现,而且适当增加发散型思维题目的比例,最大化地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回答问题准确性、讨论问题积极性等组成。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步骤[4]。为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主动性,安徽农业大学对实验课程的考核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实验成绩也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实验报告占60%,实验结果占20%,考勤占20%。实验报告是改革后的实验方案设计,由学生课前准备好,实验课上进行实施,下课后上交,不存在补实验报告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结果即实验结束后,实验材料的分化成功率,可以检验出学生的操作规范程度。
  3 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园艺专业前后2年的教学效果比较,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上学生积极性更高,并且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结合课堂知识点提出新的问题以及发表新的观点。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主动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能分析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原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完善的考核制度体现了公平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 结语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渗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对组培人才的输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双创型的人才。安徽农业大学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了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蒂,陈劲海.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2]郑正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7:145-146
  [3]吴建阳,何冰,曾慧兰,等.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园艺,2018,8:198-200
  [4]宋江华,孙俊,方从兵,等.《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78-5279.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5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