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升高,本科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培養了大批的人材,其主要是为了传授本科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简单来说,我国的本科教育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但我国本科教育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成熟体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仍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本论文以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剖析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本科生;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况分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提高了对所用人员素质和实力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培育了大批人材。我国各高校所使用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增加了对管理运营人才数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但是从各个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状况来看,并不完全符合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究其原因,是各个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健全。所以,高校应当切身考虑我国国情,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
二、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缺陷
(一)高校定位的盲目性
目前一些高校在自身定位上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各个高校都希望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资金,一些高校盲目地确定高目标,致力于追求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大学和重点专业,且不断扩大招生数量,而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却难以达到标准规范,导致某些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定位上盲目跟从。
(二)课程体系权重失衡
目前,高校针对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依旧呈现出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具体实践的问题,引导学生向全面、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的方向发展。在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不是基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且忽视了教育与生产的关系,也未注意到企业要求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工作时,表现为实践能力差,专业技能不足等。
(三)师资队伍结构单一
就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而言,这些教师大多是直接来自高校,他们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做不到对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岗位需求所需能力的完全了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这样单一结构的师资队伍里很难得到真正的培养,以达到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
(四)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才能建立一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而我国各院校使用的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测评教师的实际能力。不完善的实际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得没办法确切判断教学成果和教学水准,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定位,合理构建
如果我们要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有明确的培育定位,首先要了解其内涵。所以,我们要依据工商管理专业特点,明确对应用型人才培育的准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其所需的能力构造,才能最终培养出具有发展潜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顺应改革趋势,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一直以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试图摸索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并且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人才培育形式。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在未来课程设置的发展方向主要有这几个:重视课程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强调课程的应用化以及注重课程的人文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我们应顺应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趋势,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三)加强产学研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要想使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顺利形成,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与支持:
1.赢得政府支持,建立高校的产学研教学模式。政府和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密切,政府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有利于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2.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了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地运作,有必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制度化、合法化,这样才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推进,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途径的形成。
3.结成产学研合作的“联合体”。建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教育基地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和学校更多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4.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达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社会成本,完善科技创新管理系统,发挥其在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
(四)建设“双师型”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校的教学质量受教资质量影响颇深。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不仅可以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1.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相干制度建立。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每年还要在规划下制定具体的培训和学习计划,要保证计划切实可行且保证实施。
2.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高校可以从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等调入优秀教师,以便拓宽教师的来源,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质量。
3.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各学校应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以便其“双师”素质的提高。
(五)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系统
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系统的完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政府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和保障主要通过对其质量进行有效地评估来实现。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客观测量和科学判断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必须有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对于评价体系的建立要遵循评价指标、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原则。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未达到完全成熟,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以上研究表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了以下问题:高校定位的盲目性,课程体系权重失衡,师资队伍结构单一,评价系统不够完善等。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明确定位,合理构建;课程设置应用化;完善产学研合作;建设“双师型”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
参考文献:
[1]焦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
[2]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
[3]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作者简介:
宋东风,男,汉族,籍贯:河南孟州,生于1964-09,职称:副教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王彦平,女,汉族,籍贯:山西晋城,生于1994-07,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