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课堂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课堂教学是承载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态教育”,它对于教育价值观的改变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引起教育界对于这一理念下课堂构建的许多思考。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现代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生态失衡表现,并试着探析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课堂构建。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态教育 生态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生态与生态教育
  现在人们常说“生态”这个概念,如这首歌曲是原生态的,这片森林是生态林等等。那么什么是生态呢?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环环相扣的关系。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丽的、和谐的事物等均可冠以“生态”修饰。那么,生态教育又怎样理解呢?在教育上,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个人一生中顺应自然的人性的教育,是全社会自觉形成的一种人生态度,它是今天的终身教育观。当我们面对今天教育的功利性和社会道德伦理的溃败,生态教育可以唤起我们教育价值观的彻底改变。可见生态教育的重要性。而课堂教学作为生态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的开展与走向便尤为重要。
  2现代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智慧发展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凸显其人性、唤醒其自由天性、展现自我的多彩舞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而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压抑个性、脱离实际等生态失衡的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师生关系不和谐
  虽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效果,导致学生依然过于依赖教师,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占据领导者的位置,学生习惯的采取服从态度,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主,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一些教师片面追求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之间缺少情感沟通交流,因而无法做到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学生,最后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另外,有的时候教师过多的看重成绩无形中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压力,造成他们的逆反情绪,进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2.2教学活动缺乏有效引导
  教学改革下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然而,对于这些活动却缺少有效性的指导,导致学生“做而无学”的的现象出现。活动很丰富很新颖,孩子兴趣被激发出来,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学生享受着活动形式的有趣性,却未能在活动中用心去感知知识和理解知识。所以说,表面来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可实际上孩子学习能力并未得到真正发展。
  2.3合作学习形式化和自由化
  小组合作是当下倡导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合作,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为每个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然而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把握,出现小组合作形式化和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化两种现象。一方面,由于讨论时间把握不当或引导不恰当,有时候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或者当学生探索积极性正浓的时候,教师就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而且还没有让学生进行汇报和组际间的交流,而是教师先入为主,依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有时候刚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小组里你说他也在说,听不清谁在发言,教室里嘈杂声一堆;有的小组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操作,学习较困难者根本沾不上边,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似乎讨论与己无关。这种自由化现象教师没有参与合作与引导,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2.4重视课堂预设,忽视课堂生成
  一些教师备课认真,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过于教条,缺少灵活性。完全依靠教案,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处理起来缺少变通。如此一来,课堂变成了执行教案的过程,从而丧失了课堂创造性的价值。
  3生态教育理念下生态课堂的构建
  课堂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要求我们从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并建构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民主平等的课堂。课堂是在教师、学生和环境等生态因子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合作进行的。生态课堂则是这些因素的共存、统一与和谐。
  3.1构建民主平等,关系融洽的生态课堂
  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课堂活动的心理动力形成的软环境,也是学校制度、文化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师生彼此之间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将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使课堂成为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交流与分享的最好场所,在课堂上形成平等、理解、互动的双向交往活动,对课堂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去了解关爱学生,尊重他们,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愛你,爱跟你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教师的言行风范便会成为学生的无声楷模。另外,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2构建主导与主体关系平衡的生态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要抛开教师的指导,而是在坚持教师主导前提下,解放思想,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促使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个性和潜力。教师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消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一定不能流于形式,既要激励学生参与其中,又要促使学生从中有所得有所悟。简单来说就是放开手但睁大眼,说清楚。放手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去尝试,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但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尝试情况和探索進程,对于可能预见的问题和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3.3构建衔接社会与自然的生态课堂
  教知识,不仅仅是让学生将知识存储到大脑里即可,更重要的是要活学活用。基于课堂,但要放眼于课外。要超越课本知识的限制,创造真实情景,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要真正使学生感受人类文化知识的精神力量,使教学成为充满智慧、彰显个性、崇尚独立的精神之旅。
  3.4构建灵活,充满情趣、活力和创造性的生态课堂
  课堂教学是多个因子聚集在一起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每个因子都有它的独立性和不可预见性。因而,课堂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超出了之前的课堂预设。应对不好很有可能打乱课堂秩序,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如果能够灵活应对,则有可能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在面对突发状况下灵活地引导,就有可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说,巧妙的创造幽默情境,对知识进行“包装”,就有可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变得热情、真挚、宽容、负责、幽默,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让学生充分分享学习的乐趣,并学有所成。
  3.5构建互助合作、教学相长的生态课堂
  教师要提供多因素、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知,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及时的进行反馈,加强情感的交流,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杨焕亮.生态教育策略研究[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02).
  [2] 赵诗乐,赵更乐.生态课堂:理念、特征与建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2(08).
  [3] 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