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遵循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有利教育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采取恰当的策略疏导和矫正学生的逆反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班级主题活动、丰富的校外活动、心理健康课程,并建立家长学校,开设家长校访日,从而化解学生逆反心理,增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38-02
  引言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众多的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都起着主导的作用。而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对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他是否有意识地在他的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造成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家庭影响。
  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问题的第一诱因。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里,长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恶习。期望值过高的高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3.学习和升学。目前,学生升学的压力太大,学习负担太重,课外活动徒有虚名,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方法陈旧,既激不起学习兴趣,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使不少青少年产生了疲劳心理,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不安、烦燥。同时,学校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偏差,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致使教师、家长都围绕着考试转,而且这种升学压力已波及到学生,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教育的方式
  1.召开班级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逆反心理。
  相比任课教师,班主任在疏导矫正学生逆反心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主持者,是开展班级活动、营造班级氛围的策划者、组织者。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五的主题班会时间,开展“我们长大了”“青春期教育”“面对挫折”“如何看待他人的批评”“热爱教师尊重父母”“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等主题班会,组织“成人宣誓”“青春期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理解青春期的烦恼,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努力控制自己的逆反心理;认识父母,感恩教师,明确责任,不断地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善待他人的批评,坦然面对青春期的烦恼,自我调控逆反心理,健康成长。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疏导学生逆反心理。
  我们不仅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还要努力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每一学期至少上2节课。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降低压力,减少心理冲突,逐步达到心理平衡。班主任要认真研究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注重个性差异,开展专题辅导,引导学生确定奋斗目标,努力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与人交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正确把握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人格,科学疏导学生逆反心理。坚持正面引导,多与学生个别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肯定鼓励,少空洞说教,坚决反对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教师观察要敏锐,及时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现象,采取正确教育策略,疏导学生逆反心理。
  3.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学生。
  的逆反心理现象,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任课老师要摒弃学生心理品德教育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认真研究与学科相关的心理品质教育方法。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各科老师要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能够容忍、肯定、鼓励学生,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逆反心理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拓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能力,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本。
  4.要设立心理咨询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选聘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采取面谈和书信等方式,同有心理需要的学生建立沟通渠道,使他们可以倾诉心里理的苦衷,解除心理负担,释放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常识讲座,使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打消顾虑,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的压力,健康地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要求
  1.班主任需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
  在小学生思维方式中的感性思维一般占主要地位,所以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变化一般会伴随着明显的外部的变化。例如,有的学生会出现成绩突然下降、课上不积极、课下易烦躁或者不爱与人交流等现象,这些现象都需要班主任去留意观察,并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要在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地考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班主任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学情分析,需要班主任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与学生倾心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进而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这些需求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结束语
  由于此阶段的血手由于年龄尚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协助引导,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的一种重要渠道,应该在其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财.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8.
  [2]丰莲.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王静.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贾志军.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和学生间关系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