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习作差异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习作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学会仔细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能发现美、写出美。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捕捉细节,领会其中的道理。会观察、爱观察终生受益。
【关键词】观察力;习作课堂;差异教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17-02
现在小学生们的日常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对于事物的内心感受亦是各式各样,然而有部分学生,由于观察力存在差异,缺少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对写作素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需要在习作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力差异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分角度、多元化地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能力,从而逐渐提高观察力差异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注重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学会仔细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能发现美、写出美。
一、走进生活 培养观察兴趣
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只凭兴趣、情绪和好奇心。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学生天生喜爱动物花草,观察力的培养就从他们所喜爱的动物花草入手,刚升入三年级的时候,奖励给全班47名学生47个彩色小花盆和4个方体大花盆,建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商量每个组种植的植物,再和伙伴家人商量自己种植的植物。全班学生兴致盎然,在合作的过程中居然把土壤、工具、不同季节植物的特性、照顾植物的轮流表等分工都制定得很详细。而作为教师我只是旁观者,让学生亲手去照料、相互交流,大大提高了他们观察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 探究观察方法
探究有效的观察方法从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始。语文实践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开拓思维,有所创新,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中年级学生观察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的选择,让学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听到什么就说什么。适时地引导他们主动自愿地观察,将会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
1.有序观察。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观察没有一定顺序,一部分学生往往按简单的外形特征进行观察,所以常常造成习作思路不够清晰,脉络不够分明。教师要提醒学生们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顺序。一般的观察顺序有: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中间到两边或从两边到中间等。教师要根据学生观察力差异不同,适当调整观察方法:善于观察的学生可以从多个顺序细致观察,观察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顺序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观察的目的,认识的实际需要、事物的特点,观察的角度确定观察顺序的能力。
2.多感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层层深入地去感知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促使他们对亲身接触事物,认真去观察。自由地体验活动,广泛、灵敏、细致地感受事物、生活。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园地一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时,布置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个人或者伙伴合作的方式用记录法(文字、表格、照片、视频、媒体报道……)搜集整理身边的课余生活。一周之后,观察力强信息资源丰富的学生找到了央视、地方台、新闻网站等媒体播出发布的校园活动的网址、视频,有一定观察力的学生记录了校园各项活动、外出旅游研学、个人才艺爱好、擅长家务、手工制作等内容,观察力弱的学生写了校园社团活动、课间游戏项目等。在实践活动展示中让学生们打开思路谈自己对课余生活的收获和感受。
3.情境观察。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根据观察力差异不同的学生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观察要求,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及时组织学生展示、鼓励、评议。教学人教版第六册园地三习作《说说我自己》习作教学前,布置了一项观察内容: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样子,再和爸爸妈妈探讨一下自己的特点。备课时又和家长沟通收集了学生们现实生活中的照片并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再现,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相互观察的内容比自己的更丰富。习作交流中保持回归儿童,让学生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互相观察探讨交流,丰富自己,认识自己,获得体验与成长。
三、日积月累 養成观察习惯
学生周围每天发生的事很多,或给学生以快乐,或给学生以启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提高他们观察的自觉性,让他们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这些观察习惯主要包括:
1.自主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鼓励观察力差异不同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鼓励学生自己多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们观察的热情,教师要有耐心、多启发。三年级开始每天课前精彩两分钟“我的发现”环节,轮流让学生汇报近日师生、校内外的新发现、新事物。虽然班级学生观察力存在差异,对于他们观察的内容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地、有兴趣地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
2.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开展特色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捕捉细节,领会其中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把自己所见、所想用一定的文字方式表达出来。三年级下学期制作“水果捞”活动,让每个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整个场面的气氛,同学们的言谈举止,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加上自己的心里感受,就是一个十分完整的习作题材。
3.外出研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小学生往往爱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想当然”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对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地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对各种现象进行切身实地观察是培养观察习惯的重要途径。只有实地观察,才能抒发真情实感有所体会。
4.多写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周写观察日记:选材、命题、文体、字数都自由。让他们把家庭生活、集体生活、外出生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事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他们既想写又有话可写的写下来,教师不作过高要求,要适时批阅,发现好的习作予以表扬宣读。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形成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习惯。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对身边事物开始留心,生活中的细节都会成为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社会的兴趣,丰富他们心灵的感受能力,开阔认知视野,让他们会观察、爱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将终生受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