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想政治课培养核心素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改革的新热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作为下一步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我就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76-01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这四个核心素养,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亲身体验,引领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对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和心理归属,对政治理念、核心价值、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认同和维护,具体表现为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体制认同、理想认同、政策认同、宗教认同等。马克思.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一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指出“最好的教育关系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具有其本身和内在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我在教学中挖课堂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比如在上“国家财政”这一课时,我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搜集我县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并撰写调查报告,上课用PPT展示成果,然后根据学生调研的成果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财政的作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悟到政府提供的服务几乎无处不在,感受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而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在实践中升华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主要是指建立于独立人格基础上,不迷信任何经验和权威,独立批判的思维品质和行为特质,通常以逻辑、推理、秩序、确定性、非感性等为主要特征。根据这一特征,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潜能,让其在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和人生道理。在教学“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近年来,“有钱就是任性”成了网络流行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權就是任性”“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对此,同学们有何看法?学生发言很踊跃,纷纷指出“任性”的错误。教师点拨:我们应对“任性”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我们反对的是那些无视理性,任凭情绪做事,率性而为的任性。把有钱,有权,有貌,有才看成“任性”的资本,很可能弃章法而不顾,任凭一时意气用事,不仅会把事情搞砸,甚至会违法犯罪。但是,善意的任性也有可取之处,它可能代表着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代表着要成为真实的自己。法律保护合法的任性,肆无忌惮的任性会受到相应的惩罚。通过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什么是任性”,客观分析“有钱就是任性”等,使学生明白分析和处理任何问题都必须建立在规则、秩序、纪律、法律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是对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等治理方式的认同。它要求思维主体祟尚法治,知晓法律,尊重法律,自觉将法律付诸实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当前,部分中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缺乏对法律制度和社会规则的应有敬畏,在畸形的法律价值观影响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此,我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为课堂注入鲜活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比如,将政法干警请进课堂,通过“案例探析”“互动提问”等环节开展生动活泼的面对面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教学,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于情境中学习法律知识,于实践中体验法律权威,从而增强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的主动性。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实践活动延伸于课堂之外,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让学生在亲身践行中体验法律知识的现实价值。我们还可以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系列化,主题化;要求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法治视频节目,开展法律咨询;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平台,走进执法窗口,了解法律运作机制,通过旁听审判活动等形式加深对法律社会价值的领悟,从而改变被动守法的意识和习惯,并不断上升为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积极情感。
  四、勇于担当,引领学生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既包括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又包括对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还泛指普通民众参与推动社会决策和活动实施等。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我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地乡土元素和地域特色,创设乡土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文化,努力学习,为家乡建设服务,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的结尾时,我从本县“年轻人口持续外流,青壮年人口缺乏,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的发展”这一情况出发,请同学们谈谈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将怎样选择?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我因势利导,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建宁未来的发展规划,许多学生表示大学毕业后要直接回家乡参与建设。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タ,一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但只要教师积极投身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改变课堂教学的核心追求,关注课堂生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将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张忠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2016(19).
  [2]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
  [3]李昱蓉.具身学习: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7(09).
  [4]陈明青.思想政治学科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实践研究[J].教育参考,2017(03).
  作者简介:刘文辉(1969.10-),男,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建省建宁县职业中学。1990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三明市师范专科学校,政教专业,获大专学历,2011年9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本科学历。任教十几年来,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较为显著地成绩,多次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2009年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称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