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的特点以及诊断依据及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7-2018年间某县人民医院采用非手术措施治愈的30例EPII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3.54±6.36)d。治疗期间未出现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出院后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其间无复发病例出现。结论:掌握EPII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案治疗EPII,效果显著,是首要的治疗研究措施。
  【关键词】腹部手术;炎性肠梗阻;临床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041-01
  肠梗阻是指患者肠道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的疾病一般是肛肠科一种常见病。常见临床症状为:腹痛、呕吐、停止排便等。急性肠梗阻病情发展较快,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内体水电解质紊乱,严重会引发休克及死亡。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肿瘤性梗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中广受重视。肿瘤性肠梗阻属于机械性肠梗阻的一种,是因为肠内良性或恶性肿瘤所致,使得肠道梗阻,患者肠内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6~71岁,平均42.84岁。发病前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7例,小肠破裂修补术6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Ⅱ式)3例,胆肠Roux-Y吻合术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临床表现:(1)均于术后肠功能恢复并开始进食后出现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发生肠梗阻时间为术后4~14d。其中4~7d内20例,8~14d内10例。无腹膜炎表现及体温升高、脉率增快和白细胞计数升高。(2)均以不同程度的腹胀、压痛和腹部触诊有坚韧感为主要表现。未见肠型、蠕动波和局部隆起。未触及压痛性肿块。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3例,恶心、呕吐12例。肠鸣音减弱15例,肠鸣音消失3例。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
  禁食水,持续有效胃肠减压。深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维护酸碱平衡。待肠梗阻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全肠内营养,直至恢复到完全经口进食。
  1.2.2中药治疗
  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厚朴15g,枳壳15g,桃仁10g,赤芍15g,大黄20g,芒硝15g(冲服)加水煎煮2次,留药汁100mL,酌情予以辨证加减。1剂/d,分早晚2次经胃管灌注和(或)保留灌肠。
  1.3疗效评判标准
  (1)治愈:肠梗阻症状及体征消失,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恢复正常,逐步进食后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无复发。(2)无效:肠梗阻症状及体征无缓解甚至加重。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3.54±6.36)d。治疗期间未出现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出院后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中间没有病人复发等情况出现。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没有特定复发现象以及人群,因而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较快的特定,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在急性肠梗阻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肠鸣音、呕吐、排气、排便不畅等,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急性肠梗阻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导致患者死亡,尤其是高龄患者病死率是青、中年患者的2.5倍,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会使得上述临床症状不显著,如老年患者在肠梗阻发作时腹部不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且肠道鸣音也不如青、中年患者明显。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肿瘤性结肠梗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几率,一定要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患者接受手术前,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做好心理准备。在患者术前将患者卧位进行调整,调整至半卧位,半卧位能减少患者腹胀的感觉,在术前要绝对禁食,并给予患者常规的胃肠减压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在术中要首先平衡患者的水电解质,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患者术后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并发症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排气时间,在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切口进行保护,防止切口开裂、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治疗急诊肿瘤性结肠梗阻患者,要在确诊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非手术治疗中应注意:由于长时间禁食,患者的内环境稳定和营养等状况受到严重影響,而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则会加重肠壁水肿,从而不利于肠功能恢复。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纠正术后高分解代谢所致营养不良,可促进患者康复。
  因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来院进行治疗时已经出现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若不及时给予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率高达60%以上。肿瘤性肠梗阻是因为肠内良性或恶性肿瘤所致患者肠内流通不畅,导致肠功能异常,是引发肠梗阻发病的原因之一,引发肠梗阻的原因还包括:疝、粘连及套叠。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逐渐缓解,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小肠的病理变化显著改善后,应逐步停止胃管引流,并由饮水、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完全经口饮食。若非手术治疗中出现体温升高、腹胀加剧、腹膜炎征象或存在机械性梗阻性因素时,应及时中转手术,避免贻误病情,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健,刘丽,孙盛梅,等.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医学与哲学,2016,37(18):45-47.
  [2]   邵建富,李燕梅,李兴海,等.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LPS、hs-CRP及TNF-α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8):1160-1163.
  [3]   黄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治疗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4-25.
  [4]   陈士平,姚韩,顾建,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1):3484-34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