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读为本,提升语文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读为本”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从文章中读出内容、读出理解、读出感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本文将从“以读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以读为本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学生只需要阅读一遍,就能够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有些学生则只能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对文章核心观点难以做到充分了解。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掌握的阅读方式不同,致使他们在阅读效率上产生了差距。为此,语文教师要秉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一、“以读为本”的必要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强调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许多语文教师没有能够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通常会将自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统一接受教师理解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观点,不但难以深刻理解阅读文本中包含的内容,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味的追赶教学进度,采取了重形不重质的教学方式,与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初衷相违背,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遵循“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感受语文文化的魅力,提升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1]
  二、“以读为本”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重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记忆力最为强大的时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不断的重复阅读实现对文章的解读。这一过程可细分为初读、朗读、细读、背诵这几个部分。[2]
  1.初读
  在初读环节,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读通整篇文章,是一个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将文章内容导入课堂,然后为学生进行示范阅读,使学生对文中生僻词汇有所了解。第二部分,由学生自行阅读,在阅读中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大意。
  我们强调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降低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读过程中感知文章意境,特别是在示范阅读的过程中,要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把控好阅读节奏,为学生声情并茂的将文章内容展现出来。
  2.朗读
  在学生经过教师示范阅读和自主进行的初读后,就要进行大声朗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身带入到课文内容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情感或环境气氛。
  以《窃读记》这篇课文为例,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习小组的方式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配好角色,扮演主人公和书店老板以及书店里的刻人,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当时的难堪和委屈的处境。还可以让学生来扮演三阳春的客人,假装正在吃的时候喊上两声:“这排骨大面真好吃!”以这样趣味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
  3.细读
  细读就是要读懂文章,在理解作者写作思路的情况下,逐字逐句的对文章进行拆分、细读,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要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单独语句的含义,将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語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
  例如,《窃读记》中,在描写主人公偷偷藏在书店一角读书时,曾描写到:“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在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主人公的忐忑与读书喜悦相互交融的情感状态,说明主人公是一个多么胆小卑微而又喜爱读书的人。在解读这句话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渲染,体现主人公的个人情绪了,让学生从她身上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感情,提醒他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4]
  4.诵读
  诵读就是指要让学生背诵文章。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死记硬背是一种笨拙的、不可取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恰恰需要的就是这股“笨拙”。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科目的学习,它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和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提高语文综合水平。因此,背诵自古以来都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要想能够诵读一篇文章,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复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记忆了文章内容,同时,通过一遍遍巩固文章中的知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当学生能够熟练诵读一篇文章时,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文章中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诵读将优秀创作者的文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可观的效果。
  例如,在《植物的感情》这篇课文中,语感强的学生在读到“谷子烂了”“水果没水分了”这些词句时,就能够理解到原来谷子跟水果是不能放在一起运输的。这一能力是在长期阅读中养成的。学生可以通过文章大量反复的阅读,渐渐将阅读过程中看到的词语、想到的情境融入对语文文字的理解中,并慢慢将其凝练成语感。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高效率的运用阅读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满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宏燕.以读为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9):226.
  [2]马娴.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3]黄海樱.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J].学苑教育,2017(07):65.
  [4]曹历友.浅谈以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原则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1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