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现存在几个问题:1.家庭不重视;2.学生阅读书源缺乏;3.教师阅读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落后;4.没有良好的阅读指导等。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1.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 拓展学生视野;2.教给学生阅读的“渔”;3.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5.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系到学生人文素养育的提升,一堂精彩的阅读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立体多面的性格,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眼界以及知识面,丰沛学生的情感,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而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虽然明知重要,然而,真正践行却并不容易。由于农村的学生普遍阅读量少,不爱阅读,而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归纳大意、划分段落等,千篇一律,枯燥无味,阅读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这些导致了农村学校阅读教学的困难,要想改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学生、父母的观念,普及阅读,提倡“悦读”,让学生自发地走进阅读殿堂。本文就农村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
  1.学生在家里没有阅读习惯。笔者所在学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家长多数以打工为主。工作时间长,下班回家就“以手机为生”,对子女的关注极少,更谈不上给子女营造阅读氛围了。在这样家庭不重视的影响下,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着实不容乐观。
  2.学生阅读书源缺。由于地处农村,地理环境相对偏远,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馆之类的地方少之又少,加上家长没有意识网购图书给学生。因此,学生除了学校发的教材,课外读本几乎没有。少数学生除了一本作文选之外,甚至没有一本其他的课外读物。
  3.教师的阅读理念欠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让阅读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教师在阅读教学也是针对考试内容而对文章进行剖析,机械地划分中心思想、段落、重点之类,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老师“教”得多,学生读得少。本来就很宝贵的阅读时间,老师却在课堂上大谈特谈,过多的分析和提问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其实大家都明白,阅读能力应该是学生作为主体能领悟其中的技巧后多加练习而得到提升的,并不是靠老师讲、他们听就可以的。
  4.没有良好的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或是课前预习——默读、略读;或是课堂给少量时间——速读、粗读;或是给予学生一定的诵读时间——朗读、品读。诗歌有诗歌的读法,散文有散文的方式,小说也有小说的阅读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体裁文章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所谓“阅读”,要求我们不只是看,更要开口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这样才不会影响语感的养成,否则学生的语感就难以得到培养。
  二、基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拓展阅读面
  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懈地努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阅读知识面的深与广,都有赖于教师日复一日的督促与引导。而且必须大量阅读,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感得到加强,对句、词、字、段、篇才有一定的驾驭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寻找适合初中学生的课外读本,以免学生不懂选择,胡乱阅读,如,童话类《神话故事》、诗歌散文类《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中外名著《三国演义》《堂吉诃德》以及各种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
  2.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有效阅读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正确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阅读效率、阅读的理解能力势必上一个台阶。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要达到哪个程度怎样才可以说是教会学生阅读了呢?我们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需要学生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在阅读中得到体会,总结阅读的技巧,掌握阅读的方法,还有就是要在实践过程来阅读。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学生学会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那样他们犹如海里的小鱼,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尽情地吸收书海中的信息……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能阅读自如。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一般阅读法
  所谓一般阅读法是从文章的文体、中心思想、创作背景三方面进行。每篇文章对文体都有相应的要求,比如,散文必须达到“形散神不散”;诗歌要有韵律美;小说的三要素是否到位,等等。先了解了文章的文体之后,再对应地进行阅读,如,笔者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时,首先会引导学生了解这是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以“阿长”的形象作为线索进行分析,由此把握文章主题;其次再让学生寻找出文章的关键字、词,从细处着手,摸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最后一课》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留意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穿着、动作、神态等与往日的不同,从而更好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的情感;最后,在通读全文之后,懂得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是理解作者写作情感的助力。离开了创作背景,学生就谈不上有多深入地读懂或老师课文。如,笔者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把“九一八”事变搬出课堂,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再来阅读这篇文章,了解端木蕻良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怀,由此学生才能感受作者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精略阅读法
  ①精读。精读是集中精神,不受干扰,反复地读。细读字词段落,甚至是标点符号。直到提取有效的信息,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方面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比如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地阅读;再者,指导学生使用参考书,理解文章背景,进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是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是被动地摘录作者的华彩章句,而是从文中找道一条线索,甚至是一种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融会贯通整篇文章。   ②略读。略读则是一种整体阅读的方式,感知文本大略,基本方法是概括大意,抓住要领,抓关键词找中心句,同义合并,归类分层。教师要时常指导学生粗读、泛读、跳读的练习,培养学生迅速抓住文章要旨的能力。
  ③浏览。浏览是比较快速的一种阅读方法,迅速扫视,捕捉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了解作者论述哪方面的问题及内部的各层次。浏览一般是以默读为主来进行,可以一目多行,不用每一行每一个字去慢慢品味。
  三、发挥学生个性,营造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纯粹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是照本宣科。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熟练字词,学习优美的词句,概括大意等,虽然秩序井然,实则是老生常谈,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筛选的,不应该把它们作为“应试”对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中读出味道。比如,在课堂阅读教学时,笔者会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给予启示与点拨。语文的阅读,最终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拥有文学素养。一个经常阅读的人,情感饱满,知识丰富,自己的个性不断发展,精神世界充实充盈。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去发现美、感受美,由此培养学生美的情怀,激发他们浓厚而持久的阅读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语文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读书。例如,笔者会经常将自己读到的好书分享给学生,像台湾作家龙应台的《目送》、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放风筝的人》、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儿童文学《窗邊的小豆豆》等,并与学生一起交流,由此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将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书海的舵手,去自由航行。当然,自主、自觉地课外阅读,并非是放任散漫式的,而是有的放矢,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并且,教师应经常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开展“故事会”“优秀读书笔记展”“最美的诗歌朗诵”等,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增强。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化底蕴,影响并带动学生在浩瀚书海里不断吸收养分,进行有效阅读,博文“悦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M].开明出版社,1958.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