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护理小组工作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小组工作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4例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7例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7例为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和护理小组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在安全管理中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P<0.05);对照组患者置管使用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6,P<0.05)。结论 为PICC患者进行护理书小组工作模式管理可提升患者置管使用时间、降低护理风险。
  [关键词] 护理小组;安全管理;PICC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c)-0125-02
  Application of Nursing Team Working Mode in Picc Safety Management
  ZHANG Li-na
  Department of Oncology, 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5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team working mode in PICC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74 patients with PICC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enrolled.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37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of 37 patients were observation group and were managed by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ursing groups.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management methods in security management.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162, P<0.05). The time of catheteriz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406, P<0.05).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nursing book group work mode for PICC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time of catheterizat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nursing.
  [Key words] Nursing team; Safety management; PICC patients
   PICC主要為经外周静脉的中心静脉置管,是唯一为护理人员可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常用于化疗以及长期输液、肠外营养患者。但在操作中常出现维护、管理不当等问题,进而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甚至有患者被迫中断治疗[1]。为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规范操作流程,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便十分重要。现主要分析护理小组管理方式,分析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PICC置管患者,对照组37例,男13例,女24例;年龄22~72岁,平均(43.70±3.07)。观察组37例,男12例,女25例;年龄21~71岁,平均(43.54±3.14)。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由护士长进行护理方式评估,并于每天下班后进行总结当天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提升自身护理技能以置管护理技能为主。
   观察组患者为护理小组模式管理。每个科室均成立置管护理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以及专科护士组成,主要职责为置管过程中质量控制,同时也要进行随访,和护理人员指导。在对护理人员培训中主要有护理部组织。进行理论讲授、演示、实际操作训练。在培训结束之后均要通过理论考核以及实际操作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方可进行患者的实际护理操作。
   制定各种文件,所有患者进行置管时均有填写置管申请单,同时对其自身因素进行评估,和患者家属讲解疾病情况及置管后的维护和注意事项。护士长要对申请表进行核对,重新核对置管理由以及时间、人员。除制作申请表之外制作护理记录单,此种方式主要为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情况记录,主要分为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治疗情况。在表格中设置备注栏,主要标注并发症和渗血情况。制定长期维护表,主要包括患者置管情况,联系方式以及生活中注意问题,出现问题找哪个护理人员联系。通过此种方式将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关系固定。    安全管理。首先进行评估,对患者基本情况主要为过敏史、其它疾病情况、治疗配合情况。充分评估患者治疗和护理中的风险。制定管理制度,患者置管申请表要进行存档,记录。护理人员主要依据医嘱进行护理,所有护理内容均要在申请表中体现,确保出现问题可找到依据。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情况,主要并发症为导管感染、静脉炎、阻塞、脱出。并发症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00%。②分析患者导管使用时间。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以χ2检验患者并发症资料[n(%)],以t检验患者导管时间资料(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置管期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感染2例、静脉炎1例、阻塞2例、脱出3例,总并发症8例21.62%。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感染1例、静脉炎0例、阻塞1例、脱出0例,总并发症2例5.41%。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置管使用时间
   对照组患者置管使用时间(91.03±12.20)d;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103.21±17.62)d。
   对照组患者置管使用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6,P<0.05)。
  3  讨论
   现阶段PICC置管实施范围逐步加大,同时临床并发症情况也逐步增加,主要为:置管中血肿、栓塞、感染等。为保证患者置管安全进行合适的护理管理便十分重要,现主要分析护理小组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2]。
   為保证护理过程的安全性,首先要培训护理人员良好的操作技能,风险控制技能。依靠自身技术降低护理中的风险,最终做到护理人员对置管操作的专业化,降低操作风险[3]。为保证对护理人员培训的高质量,首先成立护理管理小组,通过此种方式集中力量。通过对护理人员集中培训的方式提升整体质量[4]。且所有护理人员均要通过考核,因此可保证每个护理人员均为达标上岗。在管理中除要进行日常管理之外更要重视护理管理中制度以及文件的制定[5]。在安全管理中,制定完善的置管申请表,通过此种方式保证护理人员的所有护理程序得到记录,同时护理中的责任也得到划分。所有患者均要在护理申请表中签字,降低在后期护理中出现责任纠纷[6]。同时护理申请表中也包含患者和护理人员信息,便于之后进行联系,出现问题可快速处理[7]。同时在置管中加入风险控制,引导所有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进行风险评估,完成之后方可进行护理操作[8]。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知,在护理小组管理中,患者并发症情况得到减少,护理过程更为安全。对照组患者置管使用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知,在进行护理小组管理下,多数患者置管使用时间都有延长。
   综上所述,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小组模式下的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效果,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建红.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7,41(2):174-175.
  [2]  徐慧琳.安全管理路径在儿科PICC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2):327-328.
  [3]  欧阳仲霞.基层医院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3):102-103.
  [4]  隋旭芳.PICC小组专职化管理模式在PICC质量控制中的临床实践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505-5505.
  [5]  吴丽芬,刘恋,胡德英.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法在儿童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28):3524-3526.
  [6]  徐文亚,高雪娟,贺春华,等.PDCA护理模式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2):81-82.
  [7]  侯冬梅.PDCA循环模式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4):72-74.
  [8]  范祖燕,吴丹纯,林金香.环节质量管理模式在肿瘤病人PICC置管中安全性的研究[J].循证护理,2016,2(1):46-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