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深度学习,启智慧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启智课堂”是开启学生智慧,将学生培养成“智慧人”的课堂。借助深度学习的理念和策略构建“启智课堂”,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智慧,实现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深度学习;启智课堂;智慧生长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知识的传授之地,更是开启学生智慧,将学生培养成“智慧人”的阵地。但放眼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的深度,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师生都不能用批判、审视、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课堂教学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更需要具有智慧的教师,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最终发展智慧。这是师生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一、深度学习
  人的学习可以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是指除机械记忆以外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学习,所学的是表层知识,缺乏思维的复杂性。关于深度学习,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習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将众多思想相互关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可见,深度学习不像浅层学习那样简单地复制和记忆信息,它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深度学习是有意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将学习的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使知识的学习变得系统而有体系;它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体系,在新的情境中学会迁移运用,并能在反思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注重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如综合、评价、批判等思维能力。深度学习非常重视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可见,学生要达到深度学习,必须要经过多重的学习步骤。
  二、启智课堂
  启智课堂中的“智”是指“智慧”。在此,我们要区分“智力”和“智慧”的概念。智力是指一个人接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先天决定的。智慧则是一个人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步积累、不断总结反思形成的。所以,有智力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智力的人。
  启智课堂,即“以道启心,以心启智”的课堂,是指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的课堂,这是当今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它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智慧地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使其习得学习规律、获得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智慧的生长。智慧的教学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教师做支撑,以此保证“启智课堂”所需要的专业智慧。充满智慧的教学,应以学生的“智慧成长”作为目标,即通过施教者自身的知识、智慧使得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让学生更智慧”是启智课堂的核心目标。
  三、深度学习和启智课堂的关系
  目前,让“知识课堂”走向“启智课堂”,把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智慧者”,教师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因此,借助深度学习的理念设计启智课堂,借助深度学习的策略构建启智课堂,是教师的智慧选择。
  (一)深度问题,激活启智课堂
  启智课堂的理念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让师生更智慧”,而深度问题,既有横向的广度,又有纵向的深度,能把教学重点“后移”,把教学提升到“高阶思维”层面。比如课文教学目标一般分为“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三个层面,把教学提升到后两个层面,就能让问题具有深度。
  深度问题的来源有三种途径:(1)在自主阅读中确立深度问题。在学习中,学生一旦进入自主阅读,就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获得学习的能力,形成学习习惯。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生疑,质疑,此时教师扣住重难点,甄别和筛选学生的问题,就能为课堂教学确立有价值的深度问题。(2)在寻源追问中发现深度问题。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当学生能回答基础性问题后,教师就要在学生思维的肤浅处、模糊处追问,如此才能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激活思维。(3)在共享互学中生发深度问题。在学生共享互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领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在思考与讨论中分享他人的学习智慧,在观点的碰撞、思维火花的碰擦中向学习的纵深处进发。
  (二)深度参与,盘活启智课堂
  课堂参与深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投入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情感参与、认知参与、行为参与中越努力,就越能向学习的纵深处行进,从而盘活启智课堂。
  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参与主要包含乐趣感、成就感、焦虑感和厌倦感四个变量。我们必须始终让学生保持高度的乐趣感和成就感,因为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激发他们深度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呈现问题,充分发挥图片、视频等媒介及自己语言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促使学生探究性参与和创造性参与,最终能自主建构知识,实现迁移和运用,得到智慧的启迪,实现智慧的生长。如在教学《数字图书馆》这篇科普说明文时,地处郊区的孩子们对于“电子图书”“互联网”“电子图书馆”等概念及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图书的过程很难理解,而这一内容又恰恰是课文的难点,于是我就制作了“米老鼠讲故事”的逻辑示意动画,辅以教室的多媒体实物现身说法,化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将干瘪枯燥的说教模拟演化为趣味盎然的动态教学视频。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主动学习知识,将说明文这一体裁的相关特点悉数掌握。这样一来,课文开篇的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被巧妙地化解,为后续学习课文重点——“电子图书馆的作用”扫清了障碍。
  (三)深度反思,谋活启智课堂
  在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理念中,有一种思维叫“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更能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更在意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启智课堂关心的是学生的进步,教师在课后应深度反思,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运用“成长型思维”对自己参与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等所产生的结果进行了审视和分析。
  我们应该借助“成长型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发展的自己”,使其在与“过去的自己”的比较中深度反思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生命的成长。我们应引导学生这样看待自己:(1)我能认真听课,积极发言,会运用课堂用语回答问题;(2)我愿意深入研究,勤做笔记,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3)遇到困难,我愿意坚持学习,或继续独立思考,或在认真聆听中获得启发;(4)课堂上,我学会了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我能在经历学习的错误后反思,并在纠错本上及时记录。教师应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从而引领学生向学习的更深处追溯,如此就能让学生实现生命的拔节。
  我们只有理解深度学习的特点,了解“启智课堂”的内涵,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最终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智慧地成长。
  (责任编辑:韩晓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