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医疗费用管理和药品监控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化作为规范各类医疗行为的重要措施,也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监管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将对其在医疗费用管理和药品监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现阶段医疗机构临床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医疗费用;付费方式;药品监管
随着近年来医改不断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医疗信息系统逐渐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必备系统。近年来大量研究指出,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信息管理程序,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完善医疗机构的监管机制,同时对于推动医院竞争力也有促进作用。
1 医疗费用监控管理
医改过程中出现医疗费用大幅上涨、部分医务人员吃红包回扣现象,导致医患纠纷,看病贵,看病难。现简单分析从传统的医疗费用到通过付费方式改革反过来监控和管理医疗费用。
1.1 传统的医疗费用
传统医疗付费模式是目前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即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医生开具的医嘱或由护士等录入医疗服务项目生成相应的费用。这种模式下,部分医生通过多提供医疗服务来增加收入,滋生过度治疗行为,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医患矛盾与纠纷。目前对此费用的监控,主要是利用信息系统严格控制药比,耗材占比以及不合理检查等,虽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也存在束缚医生治疗的灵活性。
1.2 临床路径下的单病种医疗费用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医院单病种管理模式,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实施临床路径已初步成为世界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探索方向之一。[1]
通过临床实践、治疗经验等制定有效的临床路径版本,植入医院信息系统,对符合条件的病人进行入经治疗,医生严格按照路径管理进行治疗,同时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运行情况,如有变异,是否退出或换经等及时提示,依据路径设定的治疗方案,使用哪些药物和用量多少、何时检查、手术等,包括住院天数都有明确指导,此时的医疗费用都会在设定的总额附近小范围浮动。
单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在控费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制定单病种标准治疗、护理流程及诊疗项目,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单病种付费标准,便于控制费用、控制医疗质量、有利于改进质量管理及资金平衡等;降低医疗费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效率等。
1.3 按疾病分组付费模式下的医疗费用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是一种以病例的诊断和(或)资源消耗类型作为基本依据,信息系统平台综合评估疾病的诊断类型、患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并发症、伴随证等,将临床过程较为相似,医疗费用较为相似的病例划分到同一个组(DRG)内。DRGs属于一种综合体系,与其他管理理念最大不同在于其注重对不同疾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进行分析,根据医院实际医疗需求和相关资源在就诊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更加深入的評价医疗机构服务绩效和医疗费用的管理情况。
医院医疗费用管理引入DRGs是发展趋势,其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发挥显著的导向和制约作用,控制日益增长的医疗经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采用DRGs分组,通过针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管理,为患者提供不同服务,从而有效的确保了管理和服务效果,进一步确保了医疗服务绩效考核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施DRGs付费之后,将极大的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形成多方(临床、医保、医务、质控、病案管理等)互动局面,由对医生医疗费用、医疗行为的严格监控到医生提高业务水平、医生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方式转变。
2 药品监控管理
2.1 不合理配合和用药
信息化药物监测系统的建立,确保医生能够利用系统对处方进行监测,随时检查所用药物处方或者医嘱的合理性,主要包括药物过敏、药物禁忌等项目。同时能够通过系统查询用药说明、方法、配伍禁忌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还能监控患者就诊情况,避免发生医生为了降低患者的均次费用,强迫患者多次挂号就诊情况。[2]门诊处方嵌入信息监管系统进行审查,由药师实施监控,并通知医生及时整改。统计医院临床科室各类药物的应用量和其所占药品总消耗量的比例,为临床用药管控和不合理用药整改方案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医生的医疗行为。
2.2 临床医师对医嘱进行监控
能够可通过监管系统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协助医生快速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给药途径、用药疗程等。对于出院带药医嘱,能够在摆药前进行有效监测,包括药品用量、重复用药和不当用药等情况,及时将不合理的处方退回到临床科室进行核实,重新开具处方。
2.3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的应用虽然给人类防治感染性疾病带来了大量益处,但也存在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毒副作用、过敏反应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昂贵的药品开放和其在应用周期呈现不合理比值,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部分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呈现药物减效和失效等问题不断发生,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也极易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故而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信息化药品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建立不同药品数据库,临床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医生填写的患者治疗信息自动进入相应的数据库。同时还可对患者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和期限进行限定,规范临床中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质量。
3 结语
通过引入高效的信息化系统,规范、控制医疗费用和药物使用,有效减少医生大处方、滥用药物等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有效控制了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有效规范行业行为,完善了监督和管理机制,为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晓芬,黄平,贾杨,陆国庆.中西医结合单病种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的探索.现代医院管理,2010,8,4(37):42-43.
[2]王雷,安鸿志,梅遂章,等.探讨信息化建设对药品合理使用的作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469-4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