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下高校道德诚信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代大学生道德诚信危机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体制转轨导致道德诚信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家庭-学校-网络-自我教育的不健全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特有的特点。因此,构建高校道德诚信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不断完善高校道德诚信体系的内容支撑,建立高校道德诚信机制。
  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守道德,讲诚信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依法治国的道德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更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鋒,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其道德诚信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据各项数据调查,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危机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道德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道德诚信的缺失是一种恶性循环,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大大降低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对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目前,导致当代大学生道德诚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体制的转轨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使得道德、法律处于重塑阶段,相应的道德诚信约束体系尚未建立,呈现出道德诚信标准的多元化现象,导致大学生陷入了道德困惑。此时,政治上不清明,经济上攀比成风,文化上学术欺骗、剽窃论文、考试作弊已为常态。诸如此,众多的社会现象使得身为大学生对这些不法行为暂时蒙蔽了双眼,从而在潜意识里降低了自身的道德诚信标准。
  (二)家庭-学校-网络-自我教育的不健全
  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网络教育、自我教育等方方面面。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其言传身教的作用不言而喻;网络教育是新时代下当代社会出现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在未来社会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获取知识的途径,但它的弊端也在于在某些问题上学生难以辨别真伪;自我教育是个人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行为,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其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自我教育为主。但是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其自我教育意识还没完全养成,教师和家长对其疏于管教,因此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处于放空状态,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导致荒废学业。
  狭义上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依然没有逃脱这种教育模式,大学阶段依然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导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做事,出现了教书易,育人难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的表现就是大学生道德诚信危机的频频出现。
  (三)当代大学生特有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生活环境、标准也具有当代特色。在知识层次方面,具有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开放性强,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也具有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相对较弱的特点,这些弱点易受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失去正确的判断,迷失自我,弱化道德底线,放弃诚信原则,最终酿成不可挽救的局面。
   二、高校道德诚信体系的内容支撑
  构建高校道德诚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校园系统工程,这种体系需要道德和诚信作为其内容支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道德观教育。
  教育始终是改变大学生道德意识形态的根本途径,学生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直接影响整高校、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关于教育,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因此,现下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保证其正常运转及作用的前提下,应回归教育的本源,转变教育理念,加强道德观教育,把“育人”逐渐放到教育的第一位。
  在构建道德诚信体系中,以道德观为切入点。在道德观教育上,应该将其上升到哲学层面。从理论上用哲学的视觉论证道德观教育的渊源、内容、重要性,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道德观教育。从教育方式上,教育者应寻求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如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将道德理论融入于现实中,形成一种道德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魅力在于具有整个人群、统一价值观念的作用,它比法律约束的范围更广,约束成本更低,效果更加。所以加强道德观教育是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建立诚信制度
  建立相应的诚信制度有利于规范大学生自身的诚信行为的各种规则与约定,如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失信惩戒制度等,其目的是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信用情况提供依据,为建立良好的道德诚信文化提供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不仅能促进高校道德诚信文化从传统文化教育向现代文化教育的转变和对接,还能减少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不对称性的现象,加大失信成本,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规范其诚信行为,降低个人风险。
   三、建立高校道德诚信机制
  构建高校道德诚信体系,还需要一套符合实际、高效可行的机制,来保证这套体系能够正常运转,因此建立高校道德诚信机制势在必行。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高校道德诚信机制,关键还在于人。要改变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危机,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互联网时代这些客观因素,但能改变的是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问题上,要摆正位置。教书是为了育人,教的目的是为了育--教育。不教则难育,只育无教。因此,教师的道德诚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正确的道德诚信观念的形成。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思想觉悟高、信守承诺、业务精湛、教学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师资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灵魂是否高尚是整个教育事业基石。要建立高校道德诚信机制,就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诚信观念,而这种观念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大学,都要注重任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在生活和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们模仿的对象。作为教师,要时刻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注重自身的道德诚信修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生活和课堂上要潜移默化地感染到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和做人的榜样。
  2.转变教育理念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新时代不同于往日,虽然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还没有改变,但新时代新的体制、新的社会需求也要求高校教育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旧有的“重智商轻德育”的教育理念,树立“教与育并重”的新型教学理念,深刻理解“教书育人”的涵义。
  3.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关于高校道德诚信的教育在大学里主要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太过于单一、枯燥乏味。“枯燥乏味的说教”让学生有非常大的抵触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精神萎靡,呼呼欲睡的现象非常普遍;课堂下则极少关注自身道德诚信教育的提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打動学生们的内心,让其打开心扉,接受教育。因此新的教育模式必然要求任课教师关于道德诚信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知识储存,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现实活泼的教学方式及符合新时代的教学题材才能让学生们接受教育。
  (二)营造道德诚信文化氛围
  营造文化氛围短期内不能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大的变化,但确是培养个人灵魂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人汲取精神营养的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造就一个人,恶劣的文化氛围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因此营造道德诚信文化氛围是解决大学生道德诚信危机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的道德诚信文化氛围,并非一人可为之,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力量来共同营造这种氛围。社会—家庭—学校—网络—自我教育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亲密合作。形成一张无形的文化网络,在这种健康、优质、先进、符合道德诚信规范的网络下,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汲取各种养分,完善自我,将自己打造成为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建立高校道德诚信奖惩机制
  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和道德诚信积分制,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实践、公益劳动等房方面的情况,并与个人征信、评优、贷款、毕业、就业等直接挂钩。同时建立健全校内道德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是的学生的行为有个准确的标准,时刻关注自己的诚信档案,依据档案衡量自己的点滴行为,不断提高,从而日积月累地养成道德诚信行为的习惯。
  (四)树立法律观念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与道德是并行不悖的,也并非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有人所说,法律是低级的道德,而道德是高级的法律。因此,在制定道德准则时,用法律强化道德准则,其效果更加。另外,建立明晰的“产权”法律意识。产权一词是经济方面的术语,但也同样适用于建立道德诚信机制的需要。大学,作为大学生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转变的过渡地带,受社会市场机制的影响非常大,在大学生活中中也常常出现了一系列类似于“产权”纠纷的现实问题。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如评优、奖学金、助学金、考试作弊等,如果没有真正的所有者,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不承担责任,在信息不对称时,出于短期利益的驱使,实施诚信行为无益,因为在交往过程中,诚信的积累很难产生未来预期。只有“产权”明晰,所有者追求长期利益,在交易频度足够、交易信息充分披露的前提下,交易一方隐瞒信息欺骗另一方的可能性减小,所有者建立和维持信用才能得到信用投资。所以,要想建立有效的高校诚信机制,就必须培养大学生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法律意识。
  总而言之,道德诚信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更是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标识。任何一个社会、一所大学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都必须以讲求信用为基础。在我国,大学教育逐渐地普及化,身为大学生群体,要信守承诺,为建立一个和谐、有序、发展的社会环境贡献自我的力量。(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项目课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科研项目“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17ky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8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