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PCI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34例。对比干预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对照组显著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PCI患者具有较高实践价值,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關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02
流行病学报道显示,冠心病城市发病为1.59%,农村发病率为0.48%。合计为0.77%,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冠心病发病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PCI是冠心病发病时主要救治方式,可有效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缓解症状。治疗期间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为疗效提供有力保障。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纳入标准:患者为首次入院,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具有休克或者是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既往具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5~65岁,平均(52.64±2.34)岁;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5~66岁,平均(52.65±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工作,行常规术前宣讲;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合理康复计划,行常规术后宣讲。
1.2.2 观察组
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为(1)成立临床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及科室护理人员组成,采用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纵向为各项护理工作时间点,横向为各项护理工作,如药物名称与剂量、检查项目等。(2)术前:患者入院后,协助患者及家属完成各项检查指标,同时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老姐,评估手术情况。进行常规健康宣讲,对手术治疗目的、方法及手术风险提前告知,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提升治疗依从性。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缓解心理压力,适当讲解成功案例,树立治疗信心。(3)术中:入手术室后,向患者介绍周围环境,消除陌生感,摆放舒适体位,做好保暖措施。手术结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平稳护送至病房。(4)术后:及时告知及其家属手术成功,强调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较大。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记录,护理人员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者行各项治疗。术后2~5 d,根据恢复情况,进行被动康复训练,给予按摩、四肢缓慢伸展等,指导家属掌握按摩方式,15~20 min/次,3次/d。术后6~10 d,各项指正稳定者,行坐起训练,将床头从15°~30°~60°~90°,缓慢调节,如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则恢复至平卧位。术后13~16 d,行平衡训练,鼓励患者下床活动。(5)出院指导:出院前1 d,对患者进行出院评估,进行健康宣讲,强调出院后需坚持锻炼,劳逸结合,确保休息充足。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刺激油腻,多食用粗粮纤维及瓜果蔬菜,按时回院复查,方法联系卡,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表(GQOLI-74)进行评估,内容包含: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功能,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恢复越好。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内容包含:尿潴留、心律失常、穿刺部位血肿、胸痛,进行比较[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为(59.56±2.6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8.44±7.2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8.97±2.64)分、物质生活功能评分为(57.69±7.12)分;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为(55.21±4.3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5.33±5.14)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5.47±4.56)分、物质生活功能评分为(54.69±7.3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6、2.040、3.873、1.712,P=0.000、0.023、0.000、0.046)。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88%(2/34)、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94%(1/34)、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2.94%(1/34)、胸痛发生率为8.82%(3/34),总计20.59%(7/34);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14.71%(5/34)、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82%(3/34)、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11.76%(4/34)、胸痛发生率为17.65%(6/34),总计52.94%(18/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4,P=0.006)。
3 讨 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4]。冠心病危险因素包含可改变与不可改变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解,有助于对其進行防治。冠心病可改变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过量饮酒等,发病多与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大量吸烟与饮酒有关。临床常见症状有:典型胸痛、猝死、全身症状等,发病后需及时进行治疗,挽救患者生命。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与血流灌注。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治疗依从性较差,且抢救后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改善不练生活习惯及行为,常规护理干预多为护理人员被动为提供各项护理服务,难以有效缓解不良心理,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制定护理路径表,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明确划分,强化基础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效率,还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对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排查,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护理路径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有效减少感染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对PIC治疗的作用及目的了解较少,少数患者及其家属对PIC治疗具有抵触感,同时多数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认知较少,认为其是遗传所致,对可改变因素认知度较低,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其的宣传作用,提高疾病认知度。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PCI患者具有较高实践价值,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 蓉.临床护理路径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4-7.
[2] 郭 莉,艾 丽,付 欣,等.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
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2):261-263.
[3] 王 静.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3.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