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近孩子,解读孩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自主、自理的好习惯,幼儿园统一给孩子们更换了喝水用的小茶壶,每次到了喝水的环节,小朋友们只需要拿上自己的小杯子坐在座位上,等教师把接满水的小茶壶放在他们的桌子上,孩子们就可以开始轮流倒水喝啦。
  起初,孩子们对自己倒水喝这件事情掌握的还不是太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小朋友倒水时壶嘴总是不能对准自己的杯子,还有的小朋友倒水时总是会将水溢出来,弄得到处都是,还有的小朋友嫌麻烦,每次喝水时只倒一点点水,导致喝水量大大减少……针对换了小茶壶以后出现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能顺利的自己倒水喝了,所以班上的教师就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别的地方。但是最近几天我们却发现,每次在喝水的时候,桌子上又开始溢满了水,一不小心就有孩子的袖子被水沾湿,这件事让我们很是头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水從哪儿来的?经过一番询问,孩子们都说不知道。我决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于是,我们班上的几位教师决定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孩子们喝水环节上。
  这天,又到了喝水的环节,孩子们还是照例都拿好自己的小杯子准备倒水喝,一个、两个、三个……一连几个孩子倒水都没有问题,即使有洒水的也是零星小点,直到最后一个小朋友岳昊锐拿起了小茶壶,我才发现了问题。只见他拿起小茶壶后没有直接倒水喝,而是先把壶盖打开,小眼睛使劲朝里面张望,然后才拿起来茶壶开始给自己的水杯倒水,因为壶盖被拿了下来,导致他在倒水的时候水会直接从上边一股脑儿地流到桌子上……
  看到这儿,我总算明白了水是从哪儿来的,但是他为什么非要打开壶盖来倒水呢?我很不解。于是,我决定先收起自己的情绪,再观察一下。可是在下一次喝水的时候,我发现岳昊锐还是同样的操作,只不过这一次他打开壶盖后看到里面没有水,就起身去换了一个茶壶,打开盖子确认里面有水以后,才开始倒水喝。原来岳昊锐每一次打开壶盖,只是为了确认里面是否有水。而我们提供给孩子的茶壶是不透明的,孩子没有办法像成人一样,通过手的力度估摸分量来确定是否有水,对于孩子来说,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打开壶盖,通过自己的一双眼睛来看,而这一点却被我们忽略了。仔细回想,班上的很多孩子在喝水时不管有没有水,会直接拿起壶来就倒,发现倒不出水来,才意识到壶是空的。
  桌子上的水从哪里来的,终于水落石出,但是这件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我们班上的三位教师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正是因为孩子们简单直观的思维模式,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不透明的壶身也对孩子观察水量的多少造成了困扰,所以我们班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开展关于认识、体验“轻和重”的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对轻和重有一定的对比,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物体来丰富认知。
  2.家园合作:向家长收集一些透明的小茶壶来给孩子们用,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可以更直观看到水量的多少。
  3.持续观察,随时帮助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却带给我许多的思考:我们常说,以孩子为主体,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习惯于站在成人的视角,把一切想的特别简单,却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所有的事情都想要自己来体验,自己来揭秘。作为独立的个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爱好、要求与愿望。同时,幼儿阶段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更要珍惜他们的探索欲望,当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指责孩子、制止他们的行为,而是要先静下心来观察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他们的问题,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作为启蒙教师,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和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让我们都静下心来做教育,蹲下身来走近孩子、解读孩子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2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