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研促教,以研促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提出:“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幼儿园管理一章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省幼教中心的专业引领,深入我园实地指导工作,更好地推动了我园课程园本化的建设进程,我园在原有教研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尝试了一些园本教研的新模式。
  一、园际互访式教研
  为进一步拓展教师教育视野,实现经验共享、资源共享,我园与太原市育英幼儿园、太原市育星幼儿园构建“园际教研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研究。
  1.专题讲座,理论梳理
  从理论学习出发,“园际教研共同体”的教师对《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进行分批、分组的责任制阅读分享讲座。通过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结构教师的解读,为其余教师提供不一样的思维角度和学习方式,帮助教师全面、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一线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时间紧张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
  2.主题探索,分组讨论
  园际互访式教研选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园际教研共同体”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主题问题展开激烈地交流与讨论,并邀请其他知识丰富、业务娴熟的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助学者参与其中,充分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兒的年龄特点,运用案例分享、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方法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
  3.实地观摩,交流探讨
  园际教研始终坚持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我园多次开放班级区域活动,请教师走进班级、走进游戏、走进幼儿,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督促落实所提出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的分享专业智慧,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并再次查找问题进行诊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
  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为原则构建起来的园际教研共同体打破了园所闭门造车的保守局面,其开放性、情境性、异质交互性的特点弥补了教师实践性知识无法通过孤立的学习和被动的培训获得的缺陷,有利于教师实现主体发展,提升教学研究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二、园内自主式教研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重视,一是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二是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来源于幼儿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但我们日常关注的自主学习主体是幼儿,忽略了教师本身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自主性。
  基于对幼儿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我们尝试利用微信群作为主要沟通途径,利用教师碎片化的时间,摸索出了多种形式的微教研,以补充传统教研模式时间上不足、反馈不够及时的短板,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1.分领域小组教研
  为了更好地研读与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园将教师队伍根据自主自愿的原则分成了健康、语言、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与美术7个领域小组,并通过组内推荐的方式确定了领域小组长。各领域小组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在教研组的引领下自行研讨《指南》各领域的重难点,再通过集体教研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在提高了学习《指南》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集体教研的整体效率,解决了集体教研组分组研讨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
  同时,分领域小组教研还打破了以往室内教研的局限性。在我园“阳光体育”初期探索中,健康领域小组将教研场地移到了户外,教师通过户外游戏器械的亲身体验,真正尝试了“幼儿视角”下的户外体育运动,使教师能更好地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户外运动环境。
  2.自主式二级培训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性成长,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幼儿园经常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外出学习的教师也会及时带回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大家分享。往常我们都是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中二次培训,但随着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多,二次培训势必会影响原本的学期教研计划。针对这一问题,我园尝试推出了自主式二级培训的新模式。大致过程如下:
  (1)二级培训发起者在微信群发布教研预告,包括主要内容、时间及地点等。
  (2)参与的教师提前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在微信群报名接龙。
  (3)培训发起者组织教研。
  (4)教研记录者及时将内容整理并分享到教学群,以便教师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式二级培训,使外出学习的成果得以分享的同时,也为每周顺利开展集中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3.专题辩论式教研
  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一日生活各环节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及其独特的价值,尤其过渡环节是幼儿园安全工作与教育教学组织引导的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聚焦一日生活流程各环节的突出问题,我园组织教师成立了“区域活动” “过渡环节”“安全教育”“阳光体育”等多个专题小组,旨在进一步挖掘各环节的教育价值及减少各环节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
  随着专题小组研讨的不断深入,在一日流程中各环节的衔接与平衡上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在针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上,各专题小组有着不同的观点。到底哪一种更适合幼儿学习发展,我园组织各专题小组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专题辩论式教研模式应运而生。
  这一模式的创新可谓是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的一大亮点,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教师“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在辩论式教研的开展的基础上,我们还申请了专家现场连线,为我们的研讨指点迷津,助力教研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教研模式,收获颇深。
  4.面对面诊断式教研
  幼儿园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会专门为幼儿创造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同样,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我园尝试开展了“面对面诊断式”微教研活动,面对教师在教研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讨,大家集思广益,及时提出指导意见,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教师的个别化成长。
  三、家园合作式教研
  除了在园内教研模式上的新探索,我园还大胆邀请家长走进我们的园本教研,为家园共商共育提供了新的学习交流平台。
  1.小型家长会研讨式教研
  小型家长会教研主要针对班级问题的商讨解决,通过小型研讨,教师能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家表现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家长交流分享育儿经验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2.家长助教进课堂
  每逢有主题活动,我园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们,可以将他们更专业、更特别的体验带给幼儿。在活动前后,专业分享的家长可以将活动的教育价值思考、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与教师共同研究、展开讨论,进一步促进了家长助教活动的有效性。家长精彩的助教活动及相关的教研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让幼儿的学习更具游戏性、实践性。
  3.深入区域游戏共商共育
  在家长进课堂的基础上,我园在区域游戏教研上另辟蹊径,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家园合作式教研之路——邀请家长深入幼儿区域活动。
  什么是区域游戏?教师总让家长帮助收集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有什么用?为什么幼儿园每天都安排区域活动?带着这些问题,家长们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深入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共同探讨有关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一形式的创新,家长在理解幼儿游戏的同时也更理解教师的不易,更加拉近教师与幼儿家庭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幼儿园、社会、家庭的三方合力。
  以上是我园近两年来在教研模式上的一些创新,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还会常思常新,真正做到办园理念“请进来,走出去”,更好的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2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