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体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艺术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通过调整其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其核心素养。以应用型本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优化改革则是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改革的重要体现。以声乐表演等艺术类专业为例,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中突出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进而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应用型艺术人才。要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创新授课方式以及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平台。以下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151-0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music art tal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art applied talents, so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ir core quality by adjusting their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reform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deepening the optimization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king vocal music performance and other art majors as examples, we need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existing training mode, and then cultivate applied art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new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take social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to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system, and set up an all-round and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e platform for students. The following author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inquiry to this kind of problem, hoping to ha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further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work.
  Keyword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majo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problems; optimization strategy
   新形勢下,高等艺术类院校中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仍被传统、机械、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笼罩着。课堂教学模式与艺术实践活动脱节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也就只能成为“重技能、轻实践”的单一人才。近些年国内高校专业学科的数量正在不断扩展,音乐学院以及艺术学院也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社会经济发展日渐多元化的发展现状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条件,“应用型人才”需要掌握的是实践技能,所以可以不必要求其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取得多大的成绩。我们还是应当明确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定位,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
  一、声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教学内容来辅助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学校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综合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因其创办时间较短,教学经验缺乏,所以大部分音乐院校对声乐课程的教学仍在采取照搬普通课程的教学理念。[1]这样不仅无法确保音乐教学的独特性和专业性,还让声乐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特色,致使其难以发展。基于宏观层面分析,学校对应用型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同样缺乏明确的定位。不知该以何种标准判断其综合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重,因此日常教学工作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未来还需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入手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优化改革。
  (二)缺乏专业的配套设施,教学方法单一   声乐表演的授课多是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此才能够借助相应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工作中的细节,进而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学校并不完全具备声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而这类问题无疑会对教学工作的实际质量以及最终所呈现出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当前高等艺术类院校的老师除了要进行教学外,还需要完成大量的科研工作,这是中国高校教师必须要经历的“考验”,但却因此使教师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之上,进而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这类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以声乐表演专业学生为代表的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产生影响,将影响到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2]
  (三)缺乏可行的计划评定机制
  就当前开设音乐类专业的综合类高校而言,它们并没有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年龄之间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仍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具体来说,统一化评定机制虽然便于管理,却无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色。高校管理方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才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革,但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教师便无法根据其反馈调整教学方案的侧重点,更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长此以往,这类问题将会对相关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产生影响。
  (四)缺少艺术实践的机会
  结合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高校教师能够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其实“寥寥无几”,很多教师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走入课堂,因此并没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实践教学则需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这就需要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拓展艺术实践方面的知识,以为其后续的实践教学打好基础。但眼下教师的素质却无法达到这方面的要求,因缺少实践机会,所以他们并不知道相关行业领域内的实践研究成果已进行到了哪一阶段。为此校方需为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师搭建起学习提高的平台,让其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以此为起点强化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源头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等艺术类院校声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的原则
  结合实际分析,高等艺术类院校声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之上:首先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的原则。健康、积极向上的经济最直观的特征便是“供求平衡”,其实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参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具体来说,声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分为以下方向:1. 文艺团独唱演员;2. 高校聲乐教师;3. 文化馆声乐教师。我们需要对这类岗位的素质要求进行分析汇总,从而实现培养对象的能力结构多元化。此外,还需要建立起开放性突出的教师教育体制,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为艺术类院校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多可能。其次是以培养学生声乐表演能力为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文化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为辅的原则。高等艺术类院校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声乐演唱能力为主,涉及到声乐演唱能力培养的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再者,声乐演唱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关技能训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对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表演实践课是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主要途径,它代表的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考核和评价理论课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想要发挥表演实践类课程的作用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要以实践课为依托,培养并提高学生声乐表演能力,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将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到位才能够使专业、文化以及创新等要素和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革
  艺术类院校开设的专业有很多,涉及到细节处的教学措施不同专业之间则应杜绝“照搬照抄”。以下笔者以声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一)把课堂主动权归还到学生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新教学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声乐表演专业来说,教学中应该更侧重实践类环节,能够让学生给予学习反馈。然而当前有很多教师依旧沿用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难有改变,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归还到学生手中,通过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艺术素养。此外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潮流添加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学习内容,这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把课堂主导权归还到学生手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要根据专业要求开设一些趣味性的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开阔学生眼界;最后就是要提高课程的适应能力,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所需,更要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所需,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3]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对艺术类应用型高校来说,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则能够对培养模式构建以及后续教学工作的推进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说,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声乐表演专业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在明确目标定位时所必须要考虑的两个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也是互为影响、密不可分的。只有进行科学严谨的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社会需求才能够对上述问题建立起清晰、准确的认识,进而做到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如此相关专业的学生才能够将所掌握的音乐、乐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最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三)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我们要为学生组织起与之所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搭建起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专业化的氛围中达到“以赛带练”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用这种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其与校外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竞争,从而锻炼其“实战”能力。再者,参与这样的活动也能够达到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不足的问题,最终明确在今后学习中应当努力的方向。可尝试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艺术惠民工程”以及“社区音乐节”等活动,鼓励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这类活动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将这类品质升格为校园文化,也能够为艺术类高校的发展营造一个宽广的前景。
  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的联系,搭建起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校内的实践活动可以社团类的活动为主,而在校外所展开的艺术实践活动则需要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借助于艺术团等单位所提供的平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高等艺术类院校其实具有良好的文艺基础,我们需要利用好这类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师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四)优化声乐表演专业课的考核评价制度
  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声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课程评价制度,在传统考核模式的基礎上创新考核手法,克服传统考核评价模式的局限性。过去,在评价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时,往往都会让学生弹奏几首乐曲或者演唱几首歌曲,根本达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效果。再者,这种机械、单一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上也存在着相对明显的片面性,对于某几首歌曲或乐曲的熟练程度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过去一段时期的学习成绩。声乐表演专业需要的是理论、技巧、艺术素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艺术人才,因此考核既要突出理论(乐理知识)、又要突出艺术素养以及对于特定乐器的演奏技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的起点,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尽力解决好当前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应用型的艺术人才,他们可能无法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多么显著的成就,但能够为艺术形式的传播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需要艺术创作者,但更需要具备基本艺术素养、专业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以上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李默尔,张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黄河之声,2018(09):105.
  [2]张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声乐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演能力[J].黄河之声,2018(10):77.
  [3]梁潆予.浅谈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管理[J].艺术科技,2017,30(11):3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4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