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教学方式探讨及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随着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水彩画的教学也已深入到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中,是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美术专业的水彩画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高水彩画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多角度学习水彩画,提升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水彩画 教学方式 多元
【中图分类号】J2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08-02
水彩画最初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强调利用水对颜料进行色彩调配,由于色彩透明,在创作时,适当叠加涂色层数能够增加作品的美感,丰富作品层次。出于水干燥速度快的原因,水彩画适于风景画等小幅画作的创作,大幅作品色彩使用过多反而不利于作品的整体呈现。水彩画艺术运用到美术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水彩艺术来刻画和描绘美术作品,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当前,大学专业的水彩画教学课程体系已日趋完善,然而,当前水彩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弊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当前高校水彩画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随着世界范围内水彩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水彩画专业方向的教学体系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然而,由于学校的美术专业培养方向有所不同,水彩画教学课时安排和实践安排有所差异,有些教师的教学不够完整,课堂学习与实践练习未能实现有机结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一些水彩画专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写生临摹静物的方法安排水彩画实践课,单纯的模仿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展现,也无法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因此,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改进水彩画教学方法对水彩画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评价模式不够多元
水彩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教师自身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專业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时,通常会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教学,学习效果评价的方式一般是批改学生的绘画作品,从自己的视角和审美出发,指出学生绘画作品中的问题,缺少与学生的沟通,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创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学生会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更改,创新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创作风格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创作改进教学评价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高校水彩画教学方式探讨
(一)加强基础训练
众所周知,水彩画一旦下笔就无法更改,对于创作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助力创作者更为流畅的创作,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如今,教学课程体系在不断改革,理论课时有所减少,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课下实践练习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这样才能熟练掌握水彩绘画技巧。基础训练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水平的训练,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各种创作手法等,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在练习实践中,可以融合临摹和写生这两种基础训练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创作内容的理解,自行选择合适的材料,丰富作品呈现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和创作风格。因此,加强基础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功,厚积薄发,在日后的专业创作中才更具有表现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今,艺术创作更加注重创新,而不是“照猫画虎”,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渗透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丰富视觉效果,对创作内容进行大胆布局,使作品更具情感渲染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捕捉生活细节,提高对水彩画作品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激发创作灵感。
(三)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水彩画由于其绘画材料和绘画介质的特殊性,对创作能力要求较高。我国古代有很多水墨画大家,他们的作品除了生动形象传神,为世人所赞赏之外,还能够传达作者充沛的情感。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当渗透水墨画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以及创作背后的精神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学习和借鉴相关知识并迁移到水彩画的创作中,从而举一反三,拓宽学生创作思路,增强专业水平,引发情感共鸣。
本文就当前专业水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讨。对教师而言,提高水彩画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水彩画,提升艺术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耀武.高校水彩画“实验性”教学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0):23-24.
[2]张艺龙.论高校水彩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美与时代(中),2018(05):108-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