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遏制中小学校园暴力要齐抓共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编辑同志: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因施暴者多数是未成年人,约有2/3的施暴者不承担刑事责任,令人震惊。
  据了解,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暴力事件大部分是由日常摩擦、钱财纠纷、情感纠结和偏激心理等引起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此阶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甚至有极个别未成年人,自恃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钻法律的空子,任性而为,不计后果。
  目前处理校园暴力事件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当事件发生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在处理时往往只是在双方监护人之间进行调解,对涉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让施暴学生对受害者道歉或者赔偿等,没有对施暴者进行其他方面的处理。这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也会使施暴者存在侥幸心理和免责心理,甚至幸灾乐祸、轻视法律,极易再次施暴,逐步滑向更大的犯罪深渊。更严重的是,还会对身边的其他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助长校园的暴戾之气和流氓作风。
  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维护,仅仅依靠学校管理或老师教育来保证,是不到位的,必须要依靠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才能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读者高广生
  高广生同志:
  您《遏制中小学校园暴力要齐抓共管》的来信写得很好、非常及时。这是对广大中小学生的深切关怀,也是对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极大关心。
  我们联系了省人大人事委、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就此问题与您交流如下:
  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近一两年来,围绕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教育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管控。黑龙江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要加强学校周边管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与当地公安机关积极协调配合,大力开展“护校安园”活动,打击学校周边以暴力为重点的刑事犯罪,严防不法分子对师生的伤害。二要加强学校内部管控。严格落实门卫管理制度,对外来人员要严格检查登记,严禁不明身份人员进入学校;对学生入校进行检查抽查,严防学生持械(刀)进入校园,把好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三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学校要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掌握有暴力倾向的重点人员,采取结对子的办法进行“一帮一”帮带,同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做好转化和防范工作。四要加强学生心理管控。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和学生心理档案,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重点人员,学校要由取得资质的心理教师适时进行心理辅导,校正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五要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大力搞好德育教育,充分利用课堂、班会、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墙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知道暴力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培育团结友爱的高尚品质,打牢预防校园暴力的思想基础。六要发挥联动机制作用。要密切沟通公安、社区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捕捉和掌握当地不良青年和重点学生的暴力倾向,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要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学校在搞好教育和防范的同时,还要明确家长的监管责任,共同做好预防工作。七要积极应对暴力事件。一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学校要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坚持边处置边报告,努力把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对因防范和处置不力而发生责任事故的,按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综合整治。黑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欺凌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要切实加强教育。在全省集中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班队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欺凌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二要切实加强管理。学校要加强“三防”建设,设立统一防范欺凌举报电话,对发现的欺凌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准确研判,及时采取措施。三要切实加强排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学生欺凌专项督查,及时掌握隐患苗头和重点人员,及时预防处置。四要建立快速处置机制。对严重的欺凌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部门介入处置。
  三是建立机制。为有效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结合全省实际,建立了教育、综治、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十一部门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实施步骤、工作要求,并将有效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工作納入对县级政府相关督导评估中。省教育督导部门将视情况开展全省范围内的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专项督导抽查。
  教育部门表示,今后在对校园暴力预防与遏制的过程中,一是要切实开展遏制中小学校园暴力的专题教育;二是要组织开展家长培训,引导家长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三是要严格学校日常管理,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四是要定期开展排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苗头迹象;五是要动员学校、社会、家庭及法治的力量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4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