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教学怎样少做无用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老师的主要活动阵地就是课堂,课堂也是老师和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纽带。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部分都是取决于课堂是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做无用功,老师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怎样才能少做无用功呢?从课堂纪律、课堂导入和课堂提问来寻找答案。
  关键词:课堂纪律 课堂导入 课堂提问
  从进入教育这一行业,我一直担任的都是一线语文老师。也渐渐的明白,课堂教学才是教师活动的主要阵地,不管是老师的水平还是学生的成绩,都体现在了课堂教学上。课堂上的效率不高,原因就是教师无用功做的太多。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少做无用功呢?
  一、课堂纪律管理
  一个班集体,一般都会有几十名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要想四十分钟都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注意力集中,积极回答问题,那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有很多,如对课堂感到厌烦、博取注意、性别特征、环境影响等等,若老师一个个的去纠正,便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因此,从学生开始入学那天起或者从开始接触一个新的班集体时,便要把对学生的一般要求变为课堂规定。有许多事,事先设定规则,到时候按规则办就是了。规则一定要简单实用,而且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解决问题。 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般性的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就可以避免秩序混乱,也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比如,在上语文课之前,要把用到的课本、练习本等准备出来,并整齐的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比如在上课有问题时,要先举手,等到老师示意同意后,才可以起身说问题;上课交头接耳或发出奇怪的声音会受到惩罚等。
  课堂规则一旦形成,就要及时反复的巩固,必要时还要修正,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
  二、课堂导入要有效
  课堂导入要吸引学生,不说和教学内容无关的话。有效的课堂导入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导入的形式要新颖有趣,关注细节,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了,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学,才会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来。如《四季》这篇课文,就可以带学生走进生活,联系实际来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2.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与教学内容紧紧相关的。好的导入就犹如玩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导入的内容应该与教学的内容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教师才能够从导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如《狐狸分奶酪》这一课,教师就可以用“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狐狸的故事?”来导入,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3.课堂导入要注意方法
  导入对于语文课来说非常的重要,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例如,多媒体导入法,音乐歌曲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各种导入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选择导入的方法时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等。
  三、课堂提问不做无用功
  1.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目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立,所提问题要紧密围绕课文中心而展开。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教学目标将轻松达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圆明园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从而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可惜以及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可抓住“不可估量”这个词进行提问。“课文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损失是祖国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你从哪些描写中知道损失不可估量?”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精美绝伦以及艺术珍藏,感受到价值和损失巨大。在学生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再问“圆明园为什么会遭受毁灭?”使得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因此要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思想。
  2.了解班级的真实学情,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要面向全体。课堂教学要做到全面性,在设计问题时注意提问的梯度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家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如《掌声》这一课,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是课文的重、难点,怎么突破呢。首先提问“掌声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简单,只要在文中找答案就行了,留给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一些学生回答。“掌声前后英子有没有变化?”“你认为掌声带给了英子什么?”这两个问题可用自己的话概括,留给中等生来解决。最后,提出“学习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在前两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孩子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掌声的作用,理解力强的学生更能领悟。此时,再解决这个抽象的问题也就易如反掌了,课文的重难点得到解决,教学目标在无形中实现,更重要的是面向了全体学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3.问题的前后要衔接,层层推进提问
  课堂提问要让学生始终能围绕老师的问题展开思考。提问要沿着文章的思路,抓住主要人物、主要线索及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能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使问题前后连贯,形成整体。《妈妈睡了》这一课,“妈妈睡着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以在文中找出。“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是美丽的、温柔的、劳累的?”学生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当你看到自己的妈妈很疲惫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的妈妈,也体会到了自己妈妈的辛苦。
  以上问题层层深入,随着问题的推进,环环相扣,使得学生理解了妈妈,知道在生活中不仅让妈妈照顾孩子,也要学会关心家人。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科学合理的提问
  心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低学段教师的提问要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生读文后,首先问“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呀?”“他们都画的什么画呢?”“青蛙干什么去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通过读课文都可以回答。对于动物冬眠这一现象,老师可以做补充。
  要想在课堂上少做无用功,提高课堂堂效率,不管是课堂导入还是课堂提问,都是要提前备好课的,对于课堂上出現的无法预设的问题,就看老师的应变能力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2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