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往来、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生物入侵情况比较严重,这对于我国生物情况、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和农业发展等来讲均会造成直接影响。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生长速度极快,具有强大的繁殖、扩散和排异能力,是危害性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本文重点对薇甘菊生物学特性、生物危害进行概述,然后结合云南省普洱市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防控措施,持续控制薇甘菊的危害。
  [關键词] 薇甘菊;发生;危害;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2-94-2
  1 薇甘菊生物学特性
  薇甘菊,属于喜光、好湿植物,一般多见于林地边缘、荒弃农田,以及路边、水库、淡水污水沟等地。土壤潮湿、疏松及有机质丰富等环境下,于山谷、河溪的两侧湿地,薇甘菊生长速度极快,其危害性不可估量。每年3—8月薇甘菊生长旺盛,8—10月为花期,10—12月属于收获果实的时期。从现蕾至盛花期持续约5 d,开花后5 d完成受精,再过5~7 d种子成熟散布。薇甘菊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薇甘菊种子量大、繁殖力强。薇甘菊可经营养体进行无性繁殖,薇甘菊的茎节位置在任何时间均可生根,进入土壤后吸取养分,从而形成植株。薇甘菊节间同样可生根,以形成新的植株。各节叶均能生长2个新枝,侧分枝、主枝的生命力均非常强,而且生长速度较快[1]。
  2 薇甘菊常见的传播渠道
  薇甘菊传播渠道主要包括自然扩散、人为扩散。薇甘菊能借助风力、流水以及人畜活动和交通运输等方式进行传播,同时会经人为农产品运输、园林花卉交流及作物引种等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2]。
  3 薇甘菊的危害
  薇甘菊是世界上公认的100种重大有害生物之一,已列入我国第一批有害生物目录,危害性非常严重,且根除难度较大。薇甘菊,为具有喜阳特点的植物,在光照条件较佳、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对于土壤的生态环境要求非常低,是一种繁殖性能超强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乔木后,可在较短的时间达到整株覆盖的效果,使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窒息死亡。薇甘菊也可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薇甘菊对6~8 m高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和经济林、风景林等均会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如果薇甘菊发生蔓延状况,对生物多样性、林业、草场、农业生产等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并造成难以估算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目前,云南省普洱市已发现薇甘菊发生面积70.918 hm2。其中,孟连县发生面积68.640 hm2,西盟县发生面积3.250 hm2,江城县发生面积0.087 hm2,思茅区发生面积0.741 hm2,澜沧县发生面积1.800 hm2,主要在农田、耕地、森林、水域、草地和城市居民区等区域发生,呈现出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趋势,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 普洱市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控对策
  4.1 提高薇甘菊有害生物防控宣传力度
  将薇甘菊防控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政府领导,构建部门联动防控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防控相关工作。对薇甘菊的危害、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加强防治技术相关宣传培训工作,提高科技人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以及薇甘菊防范意识。以群防群治等方式,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好薇甘菊防控工作。
  4.2 全面调查、掌握薇甘菊发生情况
  4.2.1 走访调查。对当地具体状况进行了解与调查,主要对人民群众、技术人员、相关专业人员及检疫人员等进行走访咨询,了解当地外来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危害、传入时间和来源等。
  4.2.2 野外调查。按照薇甘菊生长习性,设计调查路线,进行踏查、拍摄相关资料。当发现有危害症状时,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
  4.2.3 定点调查。对园艺(花卉)公司、种苗生产基地、良种场、原种苗圃和农业技术示范区等有对外贸易或国内调运活动的重点场所进行重点跟踪调查。
  4.3 强化预警监测,严把检疫关
  ①根据普洱市薇甘菊发生的实际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原则。在边境贸易区、公路、河流等易传播和发生重点区域建立监测点,由各个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各个乡(镇)的薇甘菊预警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各个乡(镇)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
  ②严把农作物和农产品检疫关,对薇甘菊疫区域调运农作物种苗、农产品进行严格检疫。需要注意的是,还需对不同交通要道进行检疫,为对人畜通往便道、河流交汇位置予以监测处理。
  ③对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潜在性外来入侵物种进行防控监测评估,实现外来入侵物种早发现、早控制、早灭除[3]。
  4.4 薇甘菊灭除防治措施
  ①目前,针对薇甘菊采取的最有效的除治方法为“人工铲除+化学防治”。首先,采用人工铲除的方式将薇甘菊植株铲除、浇上柴油阻燃后焚烧或晒干后进行焚烧(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和森林防火,而且只能用柴油助燃,不能用汽油助燃),待其埋在土里未被铲除的根部再次发芽,待其嫩芽长齐后,用内吸性除草剂(如紫薇清、屠灌等)喷施三四次,使其根部溃烂,以达到彻底根除的目的[4]。
  ②做好铲除薇甘菊工作后的管理工作,最好种植其他农作物或其他植物实行覆盖,构建不利于薇甘菊生长的环境。如果存在再生的情况,建议在雨季来临前采用相同方式灭除。
  ③构建预警监测警示牌,主要目的是避免相关企业、工作人员随意在薇甘菊区域内活动,建议在薇甘菊发生区外围4 500 m左右设置预警监测点,如果发现薇甘菊蔓延现象,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并处理。
  参考文献
  [1]孔国辉,吴根七,胡启明,等.外来杂草薇甘菊在我国的出现[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1):27-28.
  [2]郭琼霞,强胜,林金成,等.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J].武夷科学,2005(1):72-76.
  [3]泽桑梓,李梅,李浩然,等.林业有害微生物薇甘菊防除优选药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6):3002-3003,3006.
  [4]莫南.云南省薇甘菊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宁夏农林科技,2011(2):4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