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招生考试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招生教育考试又该做出哪些调整呢?本文尝试以“互联网+”入手,探讨做好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希望为国家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工作的落实,有效地优化了人才选拔的进度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科学地对学生地能力进行分析,为他们选择更加合适的岗位,进而更好地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当前存在的问题
  信息数据不畅通 教育考试招生通常由教育考试院负责,其涉及了多个部门的工作。信息化对各业务部门起到了支撑作用,但部门间还存在有数据不畅通的问题,如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共享意识,或者是技术水平不足,导致部门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全面共享,而招考系统外的共享效果也不是十分的理想。同时,考试招生数据的生命周期比较短,其往往只是在学生考试结束到学生被录取这段时间有效地发挥了它的价值和作用,而潜在价值则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缺乏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应用。
  个体和群体信息化服务方面存在问题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考试招生的个体服务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考试信息查询、报名报考结果、考试分数查询等服务的全面覆盖,但是个性化评价与服务,基于综合性数据分析带来的增值性服务则还处于起步阶段。而面向群体的服务方面,众多教育考试院实现了部分项目体系的封闭性评价,如针对高考、中考和会考等考试,能够及时地对试题进行信息评价,这对于下一次相关考试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是其纵向的跨年度评价有限,所能够发挥的价值也并不是很高。
  工作人员的信息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招生考试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需要熟练的使用各项信息技术设备,了解物联网、虚拟化、云技术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自己的工作。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还比较传统,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了解有限,其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工作与“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对信息化的利用效率不高。
  “互联网+”视野下的实施策略
  “互联网+”视野下做好信息共享工作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相较于过去来说,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比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开展教育考试招生时,信息化共享也十分重要,有助于各招生考试院及时地了解考生信息,为学校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则可以借助相应的共享信息平台,实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理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或者专业,这样能够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双赢。基于这样的原因,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需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共享,教育考试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结合自身实际需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调整传统的招生考试管理模式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则是最具有活力的生产力。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招生考试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工作中,还需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调整传统的招生考試管理模式,如传统的命题、考试、招生闭环管理,必须要及时进行调整。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考试招生机构的力量是难以顺利完成从命题到最终录取的全流程工作。比如说,考试环境的净化、诚信体系的建设、试卷印制和答卷扫描等工作比较繁琐,而且含金量并不是很高,应用教育考试招生系统完成这些工作的难度比较大,这些工作都需要分解到系统外完成,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透明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教育考试招生系统也需重新审视信息化公开的必要性,完善相关模块的工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提高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需及时调整和转变,如要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中,对相关工作产生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其次,则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机设备,熟悉招生考试规则,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最后,教育考试招生工作时诸多考生之间、考生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考生与教学部门之间的枢纽,负责教育考试招生工作的职工,要认识到考试及招生服务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性和增值性的,工作人员要将其当做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看待,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发挥好“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需要尽早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而为社会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陆俊杰.无差异的差异化:“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2]朱月翠,张文德.“互联网+教育”基本模型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9).
  [3]胡乐乐.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教育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