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性管理,让班级朝着良性趋势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教育的价值就是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主动性发展。”优质的班级管理绝不应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約束,而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自我调整和管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生命成长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自我约束能力,班主任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建立以自主性管理的模式。本文提出要强化意识,为自主性管理奠基;明确规则,为自主性管理护航;确立职责,为自主性管理定性;关注评价,为自主性管理蓄力。
  【关键词】?强化意识;明确规则;确立职责;关注评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教育的价值就是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主动性发展。”优质的班级管理绝不应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约束,而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自我调整和管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生命成长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自我约束能力,班主任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建立以自主性管理的模式。
  一、强化意识,为自主性管理奠基
  在经历了低年级的班级适应过程之后,学生的内在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尝试对他们进行自主性意识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岗位自己负责,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为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开展实践活动的契机,为每一个孩子明确他们的岗位职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承担岗位的主人,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将自主性意识浸润在班级之中、家庭之中甚至是学校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养成鲜明而浓郁的主人翁意识,相机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意识的培养绝不是班主任的知识灌输和机械告知,而应该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性活动,在鲜活的体验过程中激活自身的认知意识,从而逐步达成强化学生内在意识的目标。
  二、明确规则,为自主性管理护航
  在实施自主性管理的过程中,规章制度是保障学生自主性意识的重要基础。在很多班主任的意识中,对自主性管理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着一种认知性的错误,即在倡导自主性理念的同时,就不应该借助于规章制度约束和圈附学生的内在体验。其实,自主性管理与认知意识之间并不矛盾:有了制度,学生的自主才能得到基本性保障;践行自主,制度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彰显。
  对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我们不能替代学生,更不能将学生排除在外,用班主任自身一厢情愿的理解来制定制度,而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说到底,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公,他们对于班级实际的运行状态、对于班级中学生的特点某种程度上比班主任更为了解,我们正需要借助他们的眼睛来观察了解班级。因此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将班级制度融入学生的认知状态中,让其成为学生心服口服的言行规范。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武断独行,也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明确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体现了班级管理的自主性特点。
  三、确立职责,为自主性管理定性
  践行班级管理的自主性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放任学生,而是要激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给予其独当一面的岗位,明确他们在岗位管理中的职责——这也是中年级段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标尺。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从自己生活与学习的经历进行观察,了解班级在运行过程中有哪些岗位是需要专人负责的,进行岗位责任制的自主申请,并开设专门的竞选演讲,由班级中其他学生进行民主投票,从而选出孩子们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其次,为了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在学生自主性申报和竞选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班级管理的理念,罗列出空缺的岗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和能力状态,给予其不同的岗位,让学生在承担职责的过程中懂得岗位要求,锻炼自身的认知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处理事件的能力,提升认知素养。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将自主选择岗位的权利完全交还给了学生,将投票选择的权利也交给了学生。在民主集中理念下,为每个学生都确定了相应的岗位,真正达成了“人人有岗位,岗岗有人管”的目标,为落实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奠定了基础。
  四、关注评价,为自主性管理蓄力
  学生参与班级的自主管理活动后,必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与挫折,很可能导致泄气、退缩,特别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一学期,这样的持续性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困难,有些孩子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多时候需要老师或他人提醒。对此,我采取了一些评价机制和奖励办法,强化他们的管理行为。
  事实上,没有了评价,班级管理就没有了真正落实自主性历练的契机。班主任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多种理念来在实践中记性评价反馈,从而针对班级学生现有的认知体验来推动班级的良性发展。这种评定,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定,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良性互评。班主任在学生认知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关注自己或者同伴的言行状态,将评价真正落实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言行细节中,从细节中帮助学生来对照他人、反思自己,从而在明确个人标准之后,将关注的思维逐步向全班整体性视角进发,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过:“管理是班集体的骨架,班级又是一个小集体,因此管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而评价的持续性需要以客观、公正、及时地评价作为支撑,真正为班级良好的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或者哪一位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学生的。只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锻炼学生、铸造班级良好的运行状态,为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林达嫦.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J].西江教育论丛,200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