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让“语用”落在实处也并非难处,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情境创设中落实语用知识、对比感悟中创设语用知识、创作实践中培育语文素养这三个方面着手,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要素;语用;落实
  “语用”即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到实处。
  一、在情境创设中落实语用知识
  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情境,渲染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这种特殊的情境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个特定的想象范围,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就会有话可说,就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水平。
  创设情境不需要太复杂,其实文本就是最好的情境,學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本身就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老师需要做的是在学习完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延伸,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去设置一个情境,将语用训练落到实处。例如《最后一分钟》的学习,《最后一分钟》是由当代女作家李小雨创作的,其是一部诗歌。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对于诗歌的教学来说,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播放有关的音频,渲染了一种浓厚的爱国热情,让学生都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喜悦之中。在学习这一段诗歌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谁在眼泪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接着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假如同学们当时亲眼看到了香港的回归,你们会说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可以仿照这篇诗歌的形式去表达你们心中的感情。”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快乐,有的同学可能会模仿诗歌的形式去歌颂心中的热情,有的同学还可能会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创设一个情境之后,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感可抒,在课堂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因此,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很好地落实语用知识。
  二、在对比感悟中创设语用知识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通过对比,学生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同“语用”表达的优劣势,从中挑选出好的方面进行学习,不好的方面进行修正,长此以往,就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去分清楚哪种表达方式比较好,好在哪里,应该学习什么。学生自己参与到对比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例如《巨人的花园》中原文有这么一段描写,“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满地是柔软碧绿的青草。像星星一样美丽的鲜花,在草地上随意地盛开着。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甜美果实。”老师可以提供另一段有关花园的描写。“窗外是一篇茂盛的园圃。我领略过它在烈日下的盎然生机,也感受过它在夕阳斜坠时的荫豁,然而只是在这一刻,我才第一次品味到它洋溢在晨曦里的清新。”接着就可以让学生对比这两段的描写,分析出各自的优点。在第一个描写中,通过一些形容词、叠词让读者感受到了花园的生机勃勃,语言虽不是很华丽,但是朴素的语言却描绘出了春天的俏皮。在第二段描写中,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分别写出了花园在烈日下、夕阳下、晨曦下的样子,体现了不同情境下花园的不同特点,有一片生机的,还有十分清新的,让读者感受到了花园的美丽。这两段描写各有各的特色,对于语言功底不错的学生就可以学习和模仿第二种描写,语言功底稍微差一点的就可以选择第一种描写。
  对比感悟意在让不同的学生自己通过对比,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句型句式,吸纳不同的语用知识去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表达特色。
  三、在创作实践中培育语用素养
  “语用”素养不只是表现在听、说、读中,还表现在写上,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表达是否流畅,是否能够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是否能叙述事件的完整过程,这些都是语用素养的表现。
  当下,有不少小学生害怕写作文,小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脑子里没有写作素材,作文已经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难点。那么老师如何开展学生的创作实践呢?如何利用好创作实践这个平台去提高学生的语用素养呢?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创作水平,小学生需要对写作进行多加练习。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去锻炼学生的语用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文章的精华就属对父亲送橘子的那一段的描写了。“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这一系列对父亲描写,刻画了一个老父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所作出的努力,从父亲的外貌和动作中,可以感受到时光易逝,父亲已不再年轻,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父亲对“我”的爱。经过上面的学习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去回忆在自己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哪些事情让我们最为感动。根据学生回想的内容就可以开展练笔,这样的文章才是饱含情感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才是高质量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文章。
  “语用”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学会表达,学生有东西去表达。上述文章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去联系实际,学会从生活中去取材,这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素材缺乏的问题。让学生有东西写,有东西可以表达。
  总之,在语文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担负起自己教学的重任。在课堂上通过“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宗礼,刘强.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05).
  [2]愈梅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0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