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性格·审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项羽之死》就刻画了项羽这一充满“精神气血”的悲剧英雄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审美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这些方面来谈一谈。
一、生动传神的细节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细胞。如果没有细节,作品就缺少“血肉”,就不会有丰彩,就不会有生气。有了生动多彩的细节,才能塑造出生动的形象,才能让文学作品焕发出驰魂夺魄的艺术魅力。《项羽之死》就充满生动传神的细节。
1. 富于动作性
黑格尔曾经说过:“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富有动作性的细节是塑造形象不可或缺的手段。项羽听到四面楚歌时的“大惊”,既写出了神态动作,又写出了内心的震动。歌罢,“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写出了末路英雄的无奈和悲凉,也写出了将士对他的同情不忍之心。又如“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用眼睛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敌人“人马俱惊”,后退数里,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
2. 富于个性化
个性化的细节能表现形象与众不同的性格。如“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面对绝境,明知必死,却没有丝毫的萎靡和绝望,充满勇武豪爽的王霸之气。把失败归咎于“天之亡我”,既表现了他的强大自信,也表现了他的极端自信自负和刚愎无知。此言此语,非霸王不能说出,正是“人有其声口”,一言一行皆为性格。
3. 富于对比性
对比能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面对心爱的虞姬,“泣数行下”,真情流露,毫不掩饰;面对敌人,“瞋目而叱之”,如秋风落叶;面对船待乌江,是“笑”答亭长,表明心迹。对美人宝马流泪,对敌将横眉立目,对亭长微笑。一泣、一怒、一笑,在对比中刻画出了项羽多面的性格。最后,面对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项羽慨然赐头。“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请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两相对比,品性一高一低,何等鲜明。
4. 富于暗示性
通过一些富于暗示的细节,我们可以挖掘其背后的人物心理。项羽逃至阴陵,被田父所骗,走向绝路,“陷大泽中”。这一细节暗示出他粗犷直率的性格,他不骗人,也不相信别人会骗他,敢骗他;也暗示他过去“所过无不残灭”,使他丧失了民心。为了证明是“天之亡我”,而“非战之罪”,他“决死”,“快战”,“溃围,斩将,刈旗”,暗示了死从来就是不可怕的,承认自己失败,让一世英名受辱,那才可怕;要死,也要死个痛快;要死,也要死在胜利之中的不认输、不服气的心理。真是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太史公正是以生动传神的细节“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完成项羽形神兼备形象的塑造。
二、丰富多彩的性格
德国的莱辛说:“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加强性格,鲜明地表现性格,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征的过程中最当着力用笔之处。”司马迁用他的如椽之笔,通过《项羽之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多彩性格的英雄形象。
1. 长篇与短制
我们知道,短篇小说内容集中,情节较为单一,人物较少,结构也较简单,只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人物生活命运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所以文字较少,塑造的形象性格比较单一。但是司马迁却能在短短的不到一千字的篇幅里,塑造出项羽这个性格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不得不为司马迁的高超艺术创造力而叹为观止。鲁迅评论《儒林外史》时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而《项羽之死》却有“虽是短制,颇同长篇”的特点。
2. 扁形与圆形
有人把性格单一化的人物称为扁形人物,而把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称之为圆形人物。如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就是圆形人物,“假洋鬼子”就是扁形人物。一般而言,短篇小说篇幅短小,往往塑造的是扁形人物,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单一,很难塑造性格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但司马迁却在很短的篇幅里塑造了项羽这个性格丰富复杂的圆形人物。“霸王别姬”时的一腔柔情、多愁善感;东城快战时的轻而易举、勇武豪爽;乌江自刎时的知耻重义、视死如归。一个多情、无敌、重义、勇猛、自信、自负的性格,丰富、复杂、多面的形象跃然纸上。
3. 正面与负面
正面形象不是一身肃穆,一好到底;反面形象也不是一无是处,一坏到底。一个人,当他被排除一切缺点及弱点时,便成了神;而當他被排除一切“善”的时候,便成了魔。项羽既不是“神”,也不是“魔”,而是一个“人”,所以他的性格是正面性格与负面性格的融合。他身上有诀别美人宝马的血性柔肠、多情泪水,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丈夫气概,有乌江拒渡的心地仁善、豪侠义气,也有面对敌人时的极端自负、处于绝境时的悲凉无奈,还有一点“匹夫之勇”、固执心态。这些正面、负面的性格完美地融合在项羽的身上。这才是一个立体的英雄形象,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
三、崇高悲壮的审美
项羽这一英雄形象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我们无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典型形象的性格内涵,甚至用许多词也“说不尽”。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让一代代人思考不尽、挖掘不尽。
1. 悲剧之美
朱光潜先生说:“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项羽是悲剧的主角,是《项羽之死》这一悲剧的苦难的承受者和反抗者。这一悲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面对失败的命运,他虽然孤独无助,却不甘屈服,敢于抗争,作出了猛烈的回应。他当年雄霸一方,剿灭强秦,分封天下。而封王侯,政由己出;而今辉煌不再,英雄末路。面对绝境,他不退缩、不沮丧,慷慨悲歌,快战溃围,视死如归,让人的高贵和尊严得到了尽情的展示。灾难或苦难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却无法摧毁人的伟大崇高。面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我们感受到了他不屈不挠的品格,在感受到悲壮的同时肃然起敬,人类的伟大崇高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2. 个性之美
喜剧描写类型,悲剧描写个性。悲剧人物所表现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性格,不可复制、不可重复的性格。项羽就是这么一个充满个性之美的人。他是独特的“这一个”。时运不济,面对名骓美人,不是绝情而是柔情,不是强装笑脸而是泪水涟涟;面对强敌,勇武豪壮,尽显丈夫气概;面对背楚降汉的“故人”,他慷慨赐头;本可逃生,却慨然赴死;他自满、自傲、自负,却又自尊、自信,并具有强悍的战斗力。在生与死、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他从容地作出了选择,临死也没有低下高贵的头。对项羽而言,没有失败,只有战死,他用生命印证了海明威的“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性格”。生命不可以被别人取走,但可以自己处置,这就是人格的不屈与悲壮。他临死的一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张扬。这一刎让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高潮中谢幕,完美地谢幕。
我们心中都有英雄情结,我们崇拜各种英雄。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却因他的别具一格,在我们心中占有了一个特别的位置。
司马迁用他的如椽巨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雄奇壮美、让人荡气回肠的艺术境界,塑造了一个真实的项羽、一个鲜活的项羽、一个永远的英雄,让后人悲之叹之,爱之怜之,念之传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974.htm